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同时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各国政府均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其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可再生能源产业承担着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快进行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开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的系统研究,既可把握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势、明确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又可为产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及方法的丰富和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北京市软科学研究经费资助项目《北京市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背景支持和资助下,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技术供需、技术评价、技术选择等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的整体思路,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体系,构建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进行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实施的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了产业技术选择研究的三层次结构,即产业技术选择研究主要包括战略层、战术层和技术层。战略层一般以政府为主导,针对全国或某个地区的技术战略定位展开;战术层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整个产业或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展开;技术层则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成果为支撑,进行技术研发方案的选择。2.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明确了产业技术评价、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技术选择是技术创新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技术评价是技术选择的重要支撑,把握技术供需是技术选择决策的核心与关键。技术评价和技术选择相辅相成,都离不开对技术对象的正确认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融合了各方主体的利益偏好,后者则是站在具体利益主体的立场上3.在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基于本文所建立的可再生产业技术发展的三维(技术需求维度、技术供给维度和综合环境维度)评价模型,建立了基于技术需求评价、技术供给评价和综合环境评价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技术选择决策奠定了研究基础。4.以技术评价作为产业技术选择的决策支撑,基于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的八大影响因素(产业特征、消费行为、政策导向、资源禀赋、创新能力、风险因素、国际趋势、发展规划),明确了由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和环境约束等关键受限因素构成的技术选择依据,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的目标、层次、原则、流程和方法五项基本要素,构建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主要涉及两个阶段:国家技术评价与选择和区域技术评价与选择。
其他文献
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是目前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无功功率补偿和谐波电流抑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与HAPF合二为一的无功与
磁流变弹性体(MREs)是磁流变智能材料一个新的分支,将微米级的磁性颗粒分散在弹性聚合物基体中,克服了磁流变液易沉降、稳定性差、需要密封装置等缺点。磁流变弹性体最典型的
对于风力发电系统来说,叶片作为唯一的汲取能量的部件,在整个风机系统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是研究时域内叶片以及整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首先,需要仿真出与自然界比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系统给商家和客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于是各种基于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服务应运而生,个性化服务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刑事辩护制度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法制建设关系密切,标志着人权保护和国家法治文明的相关程度。刑事辩护律师一直都是我国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感器网络的迅速发展拓展了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将外界的物理信息同传输网络连接到了一起并且在下一代网络中将为人
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人居环境危机、人文困境及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缺失的问题,为求化解之路,受中国“诗之国度”的文化唤醒、西方现代“诗意栖居”哲学的启发、“山水城市”
聚苯醚(PPO)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发的热塑性树脂,属于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作为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电气绝缘性的聚苯醚,存在着黏度
柴油机作为船舶的心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就是安全、可靠、轻量化的结构,因此进行柴油机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以及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和课
焊点对于商用车驾驶室的结构强度、刚度、低阶固有模态频率等动静态性能具有很大影响。从生产成本来说,不合理的焊点布置会导致焊点数量增加,提高焊接装配成本;从力学角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