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政治文献的对外翻译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的理解,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一经发行便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读本。规范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图里是第一个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翻译规范。他认为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行为,规范在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他就翻译规范的性质、种类、特征和重构规范的途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翻译规范包括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这些规范反映某一社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影响译者对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规范的选择。鉴于此,本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和重构该译本中的翻译规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制约译者决策的因素,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中的翻译规范具有何种特征?2.在翻译过程中,制约译者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视角出发,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方面探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中的翻译规范。研究发现:1.在初始规范上,在源文本特点、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读者接受的共同影响下,译者力求在译文的“充分性”与“可接受性”二者之间达到平衡。2.在预备规范上,翻译作品的选择与直接翻译方法受到社会历史背景和读者期待的制约。3.在操作规范上,宏观规范中的具体现象包括文本材料的完整性,分割冗长段落以及添加译者注释;篇章语言规范体现了具体的翻译策略,包括简化翻译、直译、直译加注释、解释性翻译、频繁使用短句、语序调整、信息重组等。宏观规范与篇章语言规范共同受到源文本特点以及读者接受的制约。本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希望对政治文本的英译研究及其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