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人学系统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拉底,这位堪称西方哲学史上最具睿智的老人,连马克思都对他无比的推崇,称他是智慧的化身,伟大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可谓源远流长与日月同辉,迄今为止仍然照耀着人们深深的心灵。苏格拉底终身并没有专为自己作一部永留史册的哲学巨著,他通过与人们在富有启发性的交谈中启迪人们的正确思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史料可考,现在主要是通过研究他的两个优秀学生柏拉图的对话集和色诺芬的《回忆录》以及亚里斯多德的一些哲学著作来体现的,正是因为历史上没有苏格拉底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第一手资料,于是有些学者就以此来责难苏格拉底有些哲学思想客观存在的真实性,但是苏格拉底人学是早期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这一点是无人质疑的,因为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把哲学从遥远的极乐天空力挽狂澜到现实的人世间的,虽然在高校的西方哲学教材之中有关苏格拉底哲学的内容都非常的简约,但是苏格拉底的人格思想之美却吸引着很多人,据不完全统计:苏格拉底寓言故事的书籍在许多国家与地区在上架不到一周的时间便销售一空,原因即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很具有吸引力,它小可作为哲理寓言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大可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工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可谓有望其项背之心却没有可及之力。国内外对苏格拉底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进行,并且是分别、分离地杂述,没有能将其基本思想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去融汇贯通、合二为一,原因是基于苏格拉底哲学并没有哲学中系统意义上的完整的世界观,苏格拉底的哲学观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考量并且没有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而且需要大量借助于柏拉图的对话集和色诺芬的《回忆录》以及亚里斯多德的一些著作,这些主要是他人的著作中的记载去发掘,故而没有一个哲学思想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及人们对苏格拉底的人学的出世没有进行过体系化的哲学反思,要么只是一笔带过而没有深探究竟,要么泛泛而论而缺乏严谨的态度,更没有在此基础上找到中国人学哲学、西方人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实在是让人感到遗憾。本文《苏格拉底人学系统论》是在苏格拉底人学的世界观、苏格拉底人学的人生观、苏格拉底人学的价值观、苏格拉底人学的方法论先分而后合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理论探讨与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概念分析法、比较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并且在多种方法的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分析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去解决种种疑难。在此,本文苏格拉底人学系统论一共分为如下的四章内容:第一章,有关苏格人学哲学的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历史背景,该章从古希腊哲学初始特征、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研究对象特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本原问题的发展脉向一共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完全权威的真实历史史料可以拿来考察,而是通过研究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的哲学家们的记述、评论来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且大都是残篇不全、也没有一本完整的哲学论著被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难以形成综合系统地哲学学说,这就使得有些前苏格拉底哲学问题在后来的哲学家们推导出或然的思想,引起了所谓的质疑。古希腊哲学的初始特征主要是古希腊哲学萌芽的时候,哲学与宗教、神话以及科学混为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尤其是希腊神话对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有着功不可没的巨大影响,但是也并不是说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宗教与科学,尤其是希腊神话可谓是古希腊哲学的滥觞;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研究对象特质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哲学所关注的自然的本源、始基的问题,它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构成客观事物的基质;二是指事物的产生、变化、运动变化的根本内在准则即规律。自然、宇宙的本源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们是关于“一”、“多”、“变化”、“不变”、“静止”、“运动”等等事物特性的“爱智慧”的哲学思想;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本原问题的发展脉向所讲述的是:米利都的哲学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接着是拥有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之称的赫拉克利特,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克赛诺芬尼、巴门尼德、芝诺,元素学派的哲学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恩培多克勒、阿纳克萨戈拉和德谟克利特等等。再接下来是苏格拉底人学转折的出世与哲学史上的思想意义。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人学的出世,由智者的反传统的思想潮流所引发的既具有启迪思想意义又具有对古希腊文化、文明严重破坏性的运动,智者运动对古希腊传统的批判范围是非常的广泛的,从关于本原直到希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虽然苏格拉底是反智者的学说的,但是正是因为智者的实用主义使得哲学的主要关注从世界万物的本原、基质转向了关注人的情况与思考,智者运动对苏格拉底的影响之一就是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对自然的关注转移到了有关对人事的深刻思虑。第二章,论述的是苏格拉底人学的哲学系统结构,主要包括苏格拉底人学的世界观、苏格拉底人学的人生观、苏格拉底人学的价值观、苏格拉底人学的方法论:苏格拉底法等内容。苏格拉底人学的世界观,苏格拉底年轻的时候研究过有关世界的构成方式的问题,但是最终苏格拉底并没有对这一古老的自然哲学问题探到究竟,苏格拉底不主张人们去探索与研究有关自然万物的内在准则与规律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如果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真正无法学习到有用的改变人类处境的东西,即使人们产生了有关自然本原的认识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自然离我们的世界实在是过于遥远,对人本身的作用不大,是一种出力反而不讨好的行为。苏格拉底人学的世界观分为两个内容:一是无知、二是毋过。苏格拉底的无知并不是指人们对人类生活经验知识方面意义上的无知,而是对于在有关神的目的这个问题上所持有的一种谦逊谨慎的立身态度,恰恰是智者对人文的思考与论争才引发了他从对自然的关注转移到了对人自身思考的思想转变,自知自己无知是苏格拉底人学的阿基米德点;并且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无知与中国哲学家孔子的知之思想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对象不同。第二,关于知的属性的不同。第三,作用不同;苏格拉底的毋过思想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时候防止过犹不及,与孔子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苏格拉底的毋过与中国孔子的中庸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有着相同又相异的特征,与此同时苏格拉底认为对事物的构成方式与事物的变化、发展、运动的根本内在准则的关注与学习也是不能够违反毋过原则的,否则就走在了事物的相反的方面,不仅造成了人们认识理论上的无知,同时也是一种彻彻底底无知,没有任何益处。自知自己无知与毋过的关系之间也是非常的紧密的,自知自己无知的态度是毋过的前提与基础,而毋过则是自知自己无知的红线,只有真正地、正确地践履自知自己无知才能防止毋过的发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自知自己无知就是毋过的哲学前提与内在的基础要求,所以说苏格拉底的自知自己无知与毋过思想是一种里表的关系,二者不可人为地分割与断裂,更不能武断地将二者合二为一不加区别;苏格拉底人学的人生观,主要论述的是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思想,它要求人们去认识人的内在心灵的理性,它是人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思想达到符合客观事物认识目的的内在本质要求,认识你自己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人们去努力探索人的心灵与灵魂的内在理性的本质规定性;接下来讨论的是苏格拉底人学的价值观,在苏格拉底的价值观中苏格拉底的道德与实践是统一的,苏格拉底鼓励人们积极地去学习神明的智慧,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之中蕴含着与世间万物的根本准则相符合的原则:“美德”或“德性”。人们可以通过认识深居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美德然后去规定外部世界,从而在唯心主义理性的基础之上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苏格拉底用他一生的精力和热情去进行道德的感化与教育,直到他被处死后他的灵魂脱离了束缚它的肉体而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至高理性:苏格拉底最终以甘愿死亡来告慰他所追求的无比高尚的德性;苏格拉底的人学方法论就是苏格拉底法,它通过交流对话的方式在苏格拉底与对话者之间使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使人明理,苏格拉底站在自知自己无知的基点上,通过归谬法使对话者对自己的问题的回答得到与自己内心中所确信的完全不同的答案,使得对话者在苏格拉底的严密论证中扪心自问,最后对话者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认识了心中的神明;苏格拉底法与孔子中庸思想的异同,苏格拉底法与孔子的中庸思想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相似的是二者都是哲学理论中的方法论,为人们的正确的认识提供方向导航,从而少走曲线路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求不同。(2)作用不同。(3)方式不同。第三章,苏格拉底殉道所引发的哲学思虑。包括法律的形式正义先于、优于实质正义,苏格拉底面对死亡坚守真理、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的尊崇等内容。一.法律的形式正义先于、优于实质正义。法律的形式正义一般是人的眼睛可以直接看的见的、易于被人们所认识的一种正义力量,但是法律的实质正义则与形式正义完全相反,法的实质正义的实现途径与法的形式正义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形式正义实现时而实质正义却没有实现,这样的话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就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冲突,在协调与处理时就产生了法律人的法律价值判断的深刻问题,如果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出现的是非常严重的冲突那么这时法律的形式正义就优先于法律的实质正义,因为形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保证,虽然在个案中牺牲了实质正义,但换来的确是整个法律的伟大胜利;二.苏格拉底面对死亡坚守真理、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永恒。对于苏格拉底这位慷慨从容赴死的哲人来说,人们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乃至在面对死亡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逃避思想,这些根源是因为人们对死亡有关的知识认识的不足,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死亡缺乏正确的清醒认识,正是由于人们对死亡具有不可感知性,人一旦死亡便无法复生,从而不能再告诉人们关于死亡的经验知识,所以人的生命在他的一生之中只有且仅有一次,人们对死亡很茫然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当时苏格拉底本来是可以很轻易地逃过那次死亡的宣判,但是苏格拉底却甘愿做一个遵法守法的公民,苏格拉底坚持着对死亡是一种重生的信念在他所遵守和崇敬的法神之手下饮毒自尽,留下来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对这位睿智老人的无限遗憾与感叹;三.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的尊崇。遵纪守法对于苏格拉底而言是雅典公民的义务,即便法律审判可能会出现错判的严重后果,但是公民一旦进入到司法程序那么他就应该在此时积极地参与其中,绝对不能因为错审而逃避法律的审判,于是苏格拉底心甘情愿承受法律审判的任何结果而不愿意做一名被他人斥责为不守法的公民,于是,苏格拉底守法却遭受了冤死的案例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教材:法律价值的实现需要公民在内心中将法律确立为至高无上的信仰,守法与行法是公民的职责,必要时我们要舍生取义不苟且偷生,为了法的价值的实现而抛头颅洒热血。第四章,结语。本文最后指出苏格拉底的人学人生观、苏格拉底的人学世界观、苏格拉底人学的价值观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构成了苏格拉底人学系统体系,为苏格拉底入学系统论真正地予以正名,而以往有关苏格拉底人学的研究仅仅是在点上有所突破,但是在面上却没有很好的去分析与综合,通过文中的理论探讨,最终发现苏格拉底的人学系统论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只有以此为新契机那么我们才能够更进一步地挖掘出苏格拉底人学哲学的宝贵财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学实践。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佛学图书馆的逐渐兴起,对佛学图书馆的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介绍了扬州鉴真图书馆的创建和馆藏特色,着重分析了鉴真图书馆的文化特色与文化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交互式课件正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但究竟什么是交互式课件,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开发交互式课件,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讨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
<正>目的:探讨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以自拟益气养阴清肺汤为主治疗,临床辨证加减运用。益气养阴清肺汤组成:太子参、桑白皮、五味子、白术、麦冬备6-10 g
会议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定量分析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但迄今天为止国内现有的研究分析很
随着“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互联”发展战略的逐步实现,大区域电网互联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同时使得电网结构与运行环境变得复杂,从而对电网保护与控制提出了新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教师需要探索并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热情,促使学生通过认识政治制度演变规律和把握制度发展条件
本文论述当前师范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提出从师范生培养目标模式、强化外语、计算机、口才与普通话训练 ,加强写作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修炼等方面着手提高师范
如今,深度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分类和图像识别的问题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成为许多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所在.在对于模型准确率的不断探究中,研究人员在近期提出了
(三)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最令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所揭示出的《春秋》之义的最高层次的含义:即孔子把三代之礼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并探讨了礼的发展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入户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逐渐实现了。因此,在传统的网络同步教学中,由于网速的影响而造成音频或视频质量有损、延迟等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