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2002年~2013年城乡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总体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我国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不容乐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依托现代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基于胸痛中心的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该新型救治体系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缩短了再灌注时间,改善了短期预后。同样,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根据最新的指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为区域内的NSTEMI患者制定了标准化流程,根据患者危险分层实施相应的救治策略。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其与近期和远期预后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NSTEMI的救治流程简介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监护系统和远程急救云平台与周边30余家非PCI医院(网络医院)建立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该模式以心内科和急诊科为核心,联合心血管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放射线科和CT室等相关科室,组建了胸痛急救快速反应团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为急救指挥中心,各家非PCI医院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根据最新的指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为区域内的NSTEMI患者制定了标准化诊治流程,并通过对非PCI医院的教育使所有网络医院的医生遵循规范化流程实施救治策略。不同来源的疑似NSTEMI患者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其网络医院后,即刻进入NSTEMI标准化诊治流程临床路径。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专家指导网络医院的医师确诊NSTEMI并进行危险分层评估,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状态、危险因素或GRACE积分来确定患者的危险分层,最后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决定再灌注治疗策略:1)极高危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入院后仍有持续或发作性胸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心律失常)应在2小时内紧急行介入治疗;2)高危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GRACE积分≥140或≥三个危险因素)应在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3)中危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GRACE积分<140;≤两个危险因素)应在7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低危患者(无症状、无心电图改变、肌钙蛋白阴性、无血流动力学紊乱及恶性心律失常)应在72小时内行心脏负荷试验(不能耐受负荷试验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确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  (二)研究对象及分组本研究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所建立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各3年的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胸痛中心平台数据库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案室共收集738例连续的NSTEMI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的236例患者为成立前组(A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后的502例患者为成立后组(B组)。并根据胸痛中心制订的NSTEMI标准化诊治流程图,按危险分层分为相应的极高危亚组(A1组和B1组)、高危亚组(A2组和B2组)、中危亚组(A3组和B3组)。  (三)研究观察指标  1.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脂代谢异常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心绞痛史、脑卒中史、心肌梗死史、PCI史、心功能不全史、肾功能不全史、病变血管支数(左主干、单支、双支、三支)、FMC时eGFR、危险分层(极高危、高危、中危)。  2.时间节点指标:按照入院途径分为首诊于本院及转院两个亚组,再按照危险分层进行亚组分析。  (1)发病(出现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Sym-to-FMC)。  (2)患者进入PCI医院的大门到造影开始的时间(D-to-CAG)及D-to-CAG达标率(判断标准:①极高危患者D-to-CAG时间小于或等于2小时为达标;②高危患者D-to-CAG时间小于或等于24小时为达标;③中危患者D-to-CAG时间小于或等于72小时为达标)。  (3)首诊于网络医院的NSTEMI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转运时间(FMC-to-Transfer)。  (4)在指南规定的时限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在指南规定的时限内接受PCI治疗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5)接受PCI治疗总比例: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接受PCI治疗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3.近期预后指标  (1)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死亡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2)院内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出现心力衰竭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3)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4)肾替代治疗比例:既往无透析治疗病史,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使用肾替代治疗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6)室壁瘤发生率:既往无室壁瘤,住院期间NSTEMI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新出现室壁瘤的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4.1年预后指标  (1)再梗率:随访1年内NSTEMI患者中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2)再入院率:随访1年内NSTEMI患者中因心血管疾病原因再次入院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3)1年死亡率:随访1年内NSTEMI患者中死亡人数占该组总人数的比例。  5.经济效益指标  (1)人均住院天数。  (2)人均住院费用。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计量资料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计量资料符合偏态分布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Q)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  3.分类及等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4.生存数据统计描述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数据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本研究入选的患者全部为中危以上人群,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的性别、吸烟、糖尿病的比例及既往心绞痛、心肌梗死、PCI史、家族史、心功能不全史、左主干病变比例及血管病变支数、危险分层比例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肾功能不全史、FMC时eGFR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年龄变量行亚组分析可见年龄在A组各亚组均显著大于B组各亚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1组68.48±14.025比B1组63.43±13.432,P<0.001;A2组75.15±9.88比B2组71.26±10.58,P<0.001;A3组60.85±13.33比B3组56.20±11.71,P<0.05)。而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亚组分析显示A1组显著低于B1组[14.3%(6/42)比38.6%(56/145),P<0.001]、A3组显著低于B3组[8.3%(5/60)比32.3%(50/155),P<0.001]。  (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时间节点指标的比较:  1.Sym-to-FMC:  (1)首诊于本院患者的Sym-to-FMC时间:B组总体Sym-to-FMC时间显著短于A组[3.94(1.25~21.45)比5.88(2.00~41.43),P<0.05];其中B1组Sym-to-FMC时间显著短于A1组[2.50(1.00~6.38)比5.00(2.44~10.44),P<0.05];B2组Sym-to-FMC时间短于A2组[7.00(1.50~34.00)比8.91(1.63~48.44)],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3组Sym-to-FMC时间略长于A3组[5.73(1.38~21.25)比5.53(2.38~42.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首诊于网络医院患者的Sym-to-FMC时间:B组总体Sym-to-FMC时间显著短于A组[2.50(1.00~12.00)比4.00(1.75~12.00),P<0.05];其中B1组Sym-to-FMC时间略短于A1组[1.50(0.58~6.38)比2.00(1.00~6.00)],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2组Sym-to-FMC时间显著短于A2组[2.50(1.00~12.00)比6.08(2.00~47.71),P<0.05];B3组Sym-to-FMC时间亦略短于A3组[2.00(1.00~6.00)比3.75(1.00~6.2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D-to-CAG及D-to-CAG达标率:  (1)首诊于本院患者的D-to-CAG及其达标率:B组总体D-to-CAG时间显著短于A组[21.78(3.87~48.73)比43.98(11.87~109.63),P<0.05]且B组总体D-to-CAG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51.2%(129/252)比30.3%(53/175),P<0.001];其中B1组和A1组D-to-CAG时间无显著差异[1.88(0.91~3.88)比1.90(0.48~3.26),P>0.05],两组D-to-CAG达标率的差异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50.8%(31/61)比55.2%(16/29),P>0.05];B2组D-to-CAG时间显著短于A2组[29.08(17.17~92.48)比60.62(31.16~203.23)P<0.05]且B2组D-to-CAG达标率显著高于A2组[34.0%(35/103)比12.0%(12/100),P<0.001];B3组D-to-CAG时间短于A3组[32.40(17.76~71.55)比47.64(20.94~96.44)],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B3组D-to-CAG达标率显著高于A3组[71.6%(63/88)比54.3%(25/46),P<0.05];  (2)首诊于网络医院患者的D-to-CAG及其达标率:B组总体D-to-CAG时间显著短于A组[15.26(1.43~40.29)比40.69(5.97~80.39),P<0.05]且B组总体D-to-CAG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66.4%(166/250)比47.5%(29/61),P<0.05];其中B1组D-to-CAG时间略短于A1组[0.93(0.47~1.88)比1.17(0.17~2.00)],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D-to-CAG达标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77.4%(65/84)比76.9%(10/13),P>0.05];B2组D-to-CAG时间显著短于A2组[23.50(14.93~68.75)比60.34(22.07~100.61),P<0.05]且B2组D-to-CAG达标率显著高于A2组[48.5%(48/99)比26.5%(9/34),P<0.05];B3组D-to-CAG时间显著短于A3组[24.15(18.35~46.86)比44.28(28.00~77.86),P<0.05],但两组间D-to-CAG达标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79.1%(10/14)比71.4%(53/67),P>0.05]。  3.首诊于网络医院患者的FMC-to-Transfer时间:B组总体FMC-to-Transfer时间显著短于A组[14.92(4.60~56.58)比42.00(15.50~130.67),P<0.001];其中B1组FMC-to-Transfer时间短于A1组[9.15(3.27~27.17)比16.00(4.04~30.50)],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2组FMC-to-Transfer时间显著短于A2组[20.17(5.75~79.00)比48.14(16.50~94.54),P<0.05];B3组FMC-to-Transfer时间显著短于A3组[30.95(7.18~72.35)比130.83(31.63~161.00),P<0.05]。  4.在指南规定的时限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  (1)首诊于本院的患者在指南规定的时限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B组总体接受PCI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45.2%(114/252)比25.7%(45/175),P<0.001];其中B1组在入院后2小时内接受紧急PCI治疗的比例略高于A1组[45.9%(28/61)比44.8%(13/29)],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2组在入院后24小时内接受早期PCI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A2组[31.1%(32/103)比11.0%(11/100),P<0.001];B3组在72小时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高于A3组[61.4%(54/88)比45.7%(21/46)],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首诊于网络医院的患者在指南规定的时限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B组总体接受PCI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55.6%(139/250)比41.0%(25/61)P<0.05];其中B1组在入院后2小时内接受紧急PCI治疗的比例与A1组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65.5%(55/84)比76.9%(10/13)P>0.05];B2组在入院后24小时内接受早期PCI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A2组[40.4%(40/99)比17.6%(6/34),P<0.05];B3组在入院后72小时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与A3组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65.7%(44/99)比64.3%(9/14),P>0.05]。  5.接受PCI治疗总比例:  (1)首诊于本院的患者接受PCI治疗总比例:B组总体接受PCI治疗总比例极显著高于A组[67.9%(171/252)比49.7%(87/175)P<0.05];其中B1组接受PCI治疗总比例高于A1组[73.8%(45/61)比65.5%(19/29)],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2组接受PCI治疗总比例显著高于A2组[55.3%(57/103)比40.0%(40/100),P<0.05];B3组接受PCI治疗总比例显著高于A3组[78.4%(69/88)比60.9%(28/46),P<0.05];  (2)首诊于网络医院的患者接受PCI治疗总比例:B组总体接受PCI治疗总比例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70.8%(177/250)比72.1%(44/61)P>0.05]。  (三)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近期预后指标的比较:  1.院内死亡率  B组总体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8.4%(42/502)比14%(33/236),P<0.05];但不同亚组间的死亡率差异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B1组15.9%(23/145)比A1组21.4%(9/42),P>0.05;B2组8.4%(17/202)比A2组14.9%(20/134),P>0.05;B3组1.3%(2/155)比A3组6.7%(4/60),P>0.05]。  2.院内心衰发生率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两组间总体心衰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4.3%(81/236)比35.5%(178/502),P>0.05];其中三个亚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3.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B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7.2%(36/502)比12.3%(29/236),P<0.05];但三个亚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4.肾替代治疗比例  B组住院期间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3.4%(17/502)比9.3%(22/236),P<0.05];但三个亚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B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5.6%(26/502)比9.3%(22/236),P<0.05];但三个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6.室壁瘤发生率  住院期间超声检查提示B组室壁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8.1%(36/446)比14.7%(29/197),P<0.05];其中B2组室壁瘤发生率显著低于A2组[6.6%(12/181)比15.3%(18/118),P<0.05];而极高危组及中危组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四)1年预后指标的比较:  1.1年内再梗率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两组组间1年内再梗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0%(7/236)比3.0%(15/502),P>0.05]。  2.再入院率  两组组间1年内再入院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26.3%(62/236)比22.3%(112/502),P>0.05]。  3.1年内死亡率  B组1年总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12.2%(61/502)比23.3%(55/236),P<0.001];其中B2组1年死亡率显著低于A2组[12.4%(25/202)比28.4%(38/134),P<0.001];而极高危及中危组的亚组组间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五)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  1.人均住院天数  B组总体人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A组[8.00(5.00~12.00)比12.00(7.00~28.00),P<0.001];其中B1组人均住院天数低于A1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8.00(5.00~12.00)比10.00(6.00~16.00),P>0.05];而B2组人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A2组[9.00(6.00~15.00)比16.00(9.00~37.00),P<0.001];B3组人均住院天数亦显著低于A3组[7.00(5.00~10.00)比9.00(6.00~18.00),P<0.05]。  2.人均住院费用  B组总体人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A组[45875.50(32995.79~69093.51)比54749.00(29345.00~91569.00),P<0.05];但三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六)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成立前后NSTEMI患者生存分析  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提示B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logrank:P<0.001]。  2.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D-to-CAG达标率为保护性因素[OR值为0.414];而院内心衰为危险因素[OR值为4.438],消化道出血同样为危险因素[OR值为3.151]。  四、结论  依托胸痛中心所建立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显著缩短了NSTEMI患者的早期救治时间,提高了依据指南的早期介入治疗比例即对指南的依从性,有效地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并降低了人均住院费用,显著降低了患者院内及1年死亡率,提高了无事件生存率,改善了NSTEMI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王星蕴(1999.9-),女,汉族,浙江临海人,浙江省回浦中学学生。  倩敏在小床上躺了一会,鼻尖沁出了汗,不耐烦地掀开被子,起身之后却发现窗户是开着的。  她的眼神不自觉地飘向端正地摆在窗台上的蛇皮包。月色如水,将其上的每一根铆钉都磨得锃亮。  于是倩敏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慢慢地躺下,就这样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倩敏起来的时候天比往常暗一些。  她将原本凌乱地躺在地上的书拾起来,细
期刊
1.苍山曉雾  一夜大雨,天明方止。  起床时,感觉单衣已是难耐寒意。披了一件外套,出门后,不由惊讶于所见情景。  原来那绝壁悬岩,险峰峭崖,都隐在了浓浓的雾霭之中,偶尔才可从雾的缝隙中窥出一斑黛黑苍苍,很难想象那便是万丈险峰之一角。那雾,越到高处越紧密,团团簇簇,密密匝匝。漫天漫野,呼啸而来,滚涌而去,几疑是那九天的云河,正漫漫展展在眼前铺延、跌宕。说是雾,却又连地而来;说是云,倒又连地而来;外
期刊
摘要:《心灵史》是中国当代知名回族作家张承志讲诉回族“哲合忍耶”悲壮历史的长篇小说,自1991年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被认为是了解回族历史与宗教的重要文学作品。本文试图运用近年来兴起的记忆理论,对张承志这一力作做全新的解读与定位,分析其小说文本作为回族集体文化记忆载体的重要性质与特征,及其文化记忆书写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记忆;集体文本;文化文本;文化记忆书写与意义  作者简介:杜克洁(
摘要:祥林嫂与阿长是鲁迅笔下两个相似又不同的人物形象,鲁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选择了启蒙主义者和童年记忆两个不同的视角,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批判了中国封建传统的吃人本质,通过质朴厚道的阿长来表达了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留恋。这两类文学形象丰富了鲁迅丰富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文学创作;祥林嫂;阿长;视角选择;思想情感表达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作为符号的鲁迅,不仅代表了中国白话
1  对于李焕来说,从他最痛苦的那一天开始,他原本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这一天,点滴雨水细密地将整个世界包在一片巨大的网中。  虽然这是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季节,灿烂的花卉争奇斗艳,但李焕似乎视而不见,只是跪在他为爱妻林梦搭建的坟墓前,不停地哭泣。  说起来,这一切都是他的错。  他和林梦,都是年轻且颇负盛名的考古学家,两人在大学便熟识,成绩与学术能力都非常优异,早早留校任教,彼此都极其热爱野外考古
期刊
这些年来,在同行者眼里,“播音一词”好象淡化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则,播音理论的不被重视;二来,播音与主持两者关系的认识混淆;三是,受社会文化需求的影响和冲击,从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严歌苓是二十一世纪著名的移民小说作家,是好莱坞编剧,近年来她的作品不管是在文学界还是在影视界都得到不少人的认同,小说在各国的文学领域中都有得奖,并且她的小说也被翻拍成多部影视作品也受到不少相关人员的认同。其作品不管是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描述,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以及人物心理的阐述和评价等,都在社会上有强烈的反响,反映了社会真实生活。通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直接或间接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为了她的创作“矿
方方所创作的小说《万箭穿心》围绕着普通城市家庭女性李宝莉的人生悲剧,道尽了她位于生存中的种种苦痛.小说通过对李宝莉个人悲剧命运外在因素和内在局限的多角度深度叙述,
摘要:张爱玲散文《流言》富于现代性的苍凉美学,自成一格,对散文语言题材的开阔确有新境。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张爱玲散文日常化写作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其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性对精致细腻生活的刻意追求;能实现个体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的思想趋势,也可以清晰而又模糊地看到在都市的欲望下驱动的人的欲望及人对欲望的放纵。  关键词:上海;日常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