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安理会或大会通过决议创建的、并由秘书长指挥的、使用武装的和非武装的军事人员包括警察部队和文职人员、从事解决国际冲突、恢复或维持国际和平的一种集体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创立于1948年,迄今已有70年历史。70年来,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内涵也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军事性维和使命,发展演变为具有军事和民事等多重任务在内的综合性使命,由维护和平发展到建设和平,由制止冲突发展到人道主义救援,等等,成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平息战乱国家冲突、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签字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1971年中国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由此开始参加联合国事务,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同年,中国首次派遣20名文职官员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拉开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本论文在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历程考察的基础上,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及中国加入联合国维和特委会为时间起点,分析论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贡献,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对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意义。围绕这一论题,除导论外,论文分五个部分展开分析论证。第一部分探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缘起及发展。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维和行动经历了从冷战时期到冷战后时代的发展,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维和数量、维和职能、维和规模及手段等方面,都是冷战时期难以企及的。毫无疑问,维和行动对遏制冲突、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独特而重大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开始参与联合国事务,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经历了观望、审慎参与、有限参与到全面扩大参与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论述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目前中国参与维和的区域扩大,参与维和的领域多元,参与维和行动的人员也多样化。在以上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第三部分从国际视角阐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国,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护了《联合国宪章》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和原则,提高了联合国权威,维护了地区和平与安全,帮助战乱国家实现社会稳定和战后重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四部分则从国家层面,分析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中国具有的意义。分析论证通过联合国参与维和行动,彰显了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中国蓝盔“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同时,维护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环境。第五部分对未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了对策思考。鉴于中国加大了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力度,并广泛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本文从如何提高中国在联合国维和问题上的话语权、中国如何审时度势参与维和行动、如何不断提高参与维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思考。
其他文献
论文选题源自校企合作项目,以实践需求为出发点,以理论研究为支撑点,系统研究了面向复杂交互情景下车载信息系统界面层级的相关问题。当下,信息技术、数字科技在车内人机交互
蛇形机器人是一种多关节、高冗余度仿生机器人。它具有多步态运动能力,可适应狭小环境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灾难救援、工业检测和水下勘察等人类无法到达的应用场景。由于上述
目标轮廓成像是无线层析成像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利用基于无线传输信道特征的无线层析成像系统的成像功能,实现对场景内目标轮廓的精确图像重建。由于无线通信传输节点的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各类科研投入的总量和强度都大幅提高。但当前我国的科研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仍十分薄弱,科研失信现象时有发生。科研失信行为不仅会造成科技资
多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指示是现代SAR装备一重要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洋流测速、交通监控和战场侦察等领域。在SAR图像域,动目标具有高信杂噪比、可视化和便于识别等优点,但图像
换挡品质控制技术是液力自动变速器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某大功率非道路车辆液力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分析、电液作动系统动态建模及抑制油
近年来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优势在车用驱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电机的高功率密度使得定子内磁饱和效应显著,严重影响电机产生的电磁损耗,包括定子铁损、
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可代替人们被广泛用于自然灾害、反恐防暴、军事侦查和作战等。因此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也就成为机器人领域里比较关注的热点。如何在复
电力系统是能源系统的核心,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国以燃煤发电为主导的发电结构下,不断增长的电力消费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带来
在电磁发射过程中,工作电流在兆安量级,局部电流密度可达10~9A/m~2量级,瞬间产生巨大的焦耳热,热量积累导致材料温度急剧升高,甚至达到熔点。电枢受到洛伦兹力的驱动以及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