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的弥散张量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终身性疾病,8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目前的治疗水平下仍出现慢性衰退,甚至导致终身功能残疾[1]。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神经发育假说以往许多研究,一直致力于寻找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异常。随着影像学进展,大量活体结构性脑影像学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结构异常。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病,遗传度高达80%[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诊断的研究,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最终有可能减少残疾的发生。目的:本研究利用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的脑部核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试图探索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脑部结构影像特点进行探讨,为了找到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参考的客观依据,对精神分裂症的预警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15例作为高危组和与高危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应用基于神经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处理两组的弥散张量数据,将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有差异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之间纤维束的FA值,探讨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大脑白质结构变化。研究结果:1、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纤维束的各向异性显示有差异的区域为右丘脑、左壳核、中央前回的白质纤维、颞上回的白质纤维和右苍白球(校正前)。2、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纤维束的各向异性显示无脑区差异(校正后)。结论: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人群组提示脑部连接出现问题,脑部失连接情况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高危组脑区改变的程度未达到患病人群脑区改变的程度,存在失连接疾病。
其他文献
采用三元烧结剂 Ni- Fe- Cu在低温下 (1 5 73K)进行了钨合金的液相烧结研究。通过加入 2 wt% Cu,在 1 5 73K- 30 MPa- 90 min的热压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几乎完全致密并具有较高
在风险资产交易市场中,做市商除了收到交易总量信号外,往往还能观测到清算价值的部分信号.在满足条件利润最大化和市场有效性定价假设下,本文研究了这两个信号影响下的内部交
用扫描电子显微方法研究了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反应共混物试样的冲击断裂行为 .通过对冲击断裂表面分区显微分析 ,揭示了冲击断裂的断面形态和形变特征 .结合冲击测试实验
JAK/STAT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银屑病等许多疾病相关。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JAK抑制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CP-690550)能选择性抑制JAK3激酶,
<正>《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是北宋杰出词人柳永的名作。词人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创制了"慢词",由于词人仕途坎坷、失意,流
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对实验室分离的15株猪链球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5株菌中有1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8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6株菌没有
以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为原料,玻璃粉为烧结剂,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形状可控的块体材料,考察了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玻璃粉含量和烧结制度对块体材料的性能、微观形貌及孔结
重庆因受特殊地理、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存在渔业发展起点低,商品鱼塘规模和规格不高,总产量不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
索伯列夫(Sobolev)空间是以苏联数学家的姓来命名的一类函数空间.它是专门研究由多个实变量的弱可微函数组成的某些Banach空间的各种性质,这类函数空间为偏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