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交际环境中有效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而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学习一门外语就是要学习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很明显,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个最终目标,有必要把一些文化因素引进到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进行文化导入。 作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三个:证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决定文化导入的具体内容,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或技巧进行文化导入。所以,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论证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确定文化导入的内容,和选择有效的文化导入方法及技巧。 为了解决以上四个问题,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问卷调查和文化测试。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和一份文化测试请80位研究对象进行作答。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文化导入的内容以及文化导入的方法技巧。作者根据文化测试的分数对两组变量(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关系以及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作者在对实证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改善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满足当前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就是这种需求的产物。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大多数教师所注重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法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语言熟练程度,而交际能力和学习者对本族文化和目的文化的态度的培养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因此,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把文化因素引入到教学过程成为决定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它涉及历史、地理、艺术、建筑、风俗习惯、文学、语言、价值观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文化导入中文化项目选择方面的困难。大多数语言学家对于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文化导入的内容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分歧。文化是个范畴广泛的概念,它的内容包罗万象,究竟选择那些文化项目作为文化导入的内容的确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本文的第五章中,作者将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文化导入的内容:语言本身方面的文化差异、日常交际方面的文化差异以及非言语交际方面的文化差异。 文化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也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他们对于具体要怎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化导入还没有个清晰的概念。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出了几种应用技巧,如: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运用文化对比的方式进行文化导入,以及通过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学作品来学习它的文化等等。
其他文献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文学家,在诗歌、戏剧、童话、小说、文艺评论等诸多领域都独有建树。然而由于他用惊世骇俗的言论、生活方式向维多利亚道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重要的一位小说家,乔治·爱略特及其作品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有关她及作品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宗教,道德,心理或者女性的角度进行解读。
长期以来,美国就是一个充满民族差异的国家。著名的比喻“熔炉”便是对这种差异及其融合的表述。然而,融合的过程却远不是一个平等的过程。与其说它是一个作为主流的美国文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