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v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成立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小板影响力的扩大,其公司治理结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和高管激励等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股权结构及高管激励等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了2009年底之前已经上市的307家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董事会特征(独立董事比例和两职合一状况)和高管激励(薪酬激励和高管持股激励)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了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大小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函数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都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而且相对于高管的薪酬激励等常规激励方式,提高高管持股比例的股权激励方式具有更大的效果。(4)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增强。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股权制衡度;二是尽快实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分离,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使其积极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在传统的薪酬激励之外,尽快完善高管持股等股权激励长效激励机制,最终实现提升公司绩效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新准则规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两种重分类原账面价
独立学院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型办学方式,也是党的建设工作的新领域,党组织在独立学院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
期刊
近些年来,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它的发展能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一直是包括政府、企业、家庭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很多在危机之前具有高资本充足率银行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这说明仅依靠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难以有效地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因此在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在2017年,《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完成修订,并从2022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现在正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关键时期,我国相关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杠杆率监管体系,尤其注意上市银行通
学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增长带来低就业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国际方面,欧美的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问题,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经
我国于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远小于事权,财政支出与收入之间出现了巨大缺口,而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前较为低下,城市建设资金严重缺乏,为了规避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2008年后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爆发式增长,由此发行了规模巨大的城投债,引发了市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关注。在此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