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钛掺杂钨基复合材料和钨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候选材料。但是钨的本征脆性及再结晶和辐照脆化使其在应用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对纯钨粉进行掺杂改性是改善其脆性的有效方法。本论文首先研究了碳化钛的分散;其次,采用沉淀包覆法制备钨基复合材料,研究制备工艺对钨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制备钨涂层,研究制备工艺对钨涂层的影响。论文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碳化钛在分散剂N,N-甲基甲酰胺(DMF)和聚乙二醇(PEG)的溶液中,pH为9.5时,受到空间位阻和静电作用的双重作用下,碳化钛颗粒获得了较好的分散效果。(2)利用N,N-甲基甲酰胺(DMF)和聚乙二醇(PEG)作为碳化钛的分散剂,偏钨酸铵(AMT)为饱和溶液、pH值为1时,还原制度为600℃保温1h继续升温至800℃保温30min得到分散良好的类球形钨基掺杂粉体,粒径在200nm左右。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研究发现,此时第二相颗粒在W基体中均匀分布,TiC/W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94.6%,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739MPa,比SPS烧结制备的纯W强度(345MPa)提高了约114%,同时TiC/W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为486HV,比纯W的显微硬度值提高了 98%。(3)通过沉淀包覆—化学反应法制备获得了前驱体粉末,经高纯氢气还原后,获得了具有类似于“核壳”结构的TiC/W纳米颗粒。当盐酸溶液浓度为2.5mol/L,悬浮液分散剂为DMF和PEG添加比例为1:1时,获得的粉体粒径分布较窄且平均晶粒尺寸为200nm;通过两步氢还原工艺得到的粉体粒径分布较宽,平均粒径为100nm;而通过三步氢还原得到粉体出现明显的硬团聚。利用EDS进行分析,发现“核”的成分由Ti-W-C组成,TEM证实了碳化钛纳米颗粒被很好的包裹在W“壳”内。(4)采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的方法,以羰基钨为前驱体,在低活化钢和CuCrZr合金上沉积出钨涂层,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沉积参数。当沉积温度在270~600℃,羰基钨升华温度在70~90℃,最终在低活化钢和CuCrZr合金上制备了 β-W。经实验证实沉积温度是影响钨涂层最终性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沉积温度为500℃时能制备出性能较优的涂层,经一定温度700~800℃条件下进行退火,涂层由β-W向α-W转变,即由介稳状态相转变为稳定相。此外,以CuCrZr合金为基体制备的涂层比低活化钢上制备的钨涂层的综合性能更优。
其他文献
蚯蚓堆肥具有环境友好,安全可持续、绿色无污染的特点,为污泥处理提供另一种新出路。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它们进入脱水污泥后与微生物和外源接种的蚯蚓一同构成污泥腐屑食物网,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食物网的微生物和蚯蚓环节,对微型动物的研究鲜有报道,微型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作用以及与污泥性质的关系对于蚯蚓堆肥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兰州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实验对象,对污泥造粒后用
金属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他们也可作为微/纳米器件的组装单元,对微/纳米器件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控制合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铜的硫族化合物(如氧化亚铜、硫化铜、硒化铜)、氧化锌及铅的硫族化合物(硫化铅、硒化铅和碲化铅)等材料在催化、光电转化、发光、压电、气敏、热电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化学
读书作为一项优秀的文化传统历来被中华民族所重视,其蕴含的魅力更是别具一格。特别是在当代,读书对提升学生自身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真正的语文教育要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具体体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机补充,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型传感器成为学术界及工业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其中,生物传感器作为新型传感器的重要分支,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利润,而受到世人广泛关注。新型复合材料的推陈出新,为生物传感敏感元件带来各种新颖的电学、光学、磁学等优良特性,为生物传感器实现微型化、集成化、高寿命及高灵敏度探测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新型复合材料也使生物传感器结构及传感机理得到创新和优化,为生物传感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视频以其沉浸式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高带宽、低时延的需求也对网络传输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网络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VR视频用户的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需要制定实时有效的网络资源管理策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匹配网络
心电图是早期预防与诊断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监测方式。采集心电图所用的心电电极的性能是重中之重。根据传统医用Ag/AgCl电极的刺激皮肤,不适合长期佩戴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水转印方法的柔性PDMS皮肤电极,具有不刺激皮肤,成本低廉适合长期佩戴的特性。根据传统医用心电仪器的笨重性,高能耗性、昂贵性、高灵敏度等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MD101芯片的心电采集电路,具有轻便,能耗低,灵敏度高的特点。
LED是一种新型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节能和时间长等优点,其已被普遍用于工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各大领域。由于LED朗伯体分布的特性,导致其在直接使用的情况下辐照均匀度和照明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二次光学设计以提升其实用价值。为了实现高照明效率、高辐照均匀度和任意形状照明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切割透镜作为设计基础,辅以漫反射面(切割面、放样面、自由曲面)进行辐照度优化
近年来,随着对于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远程物联网(Internet ofremote things,IoRT)的概念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IoRT网络中,智能设备通常广泛地分布在广阔、偏远且不受地面接入网络服务的地区以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和感知,如沙漠,森林和海洋等。然而,由于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地面通信网络无法为智能设备提供服务,因此实现可靠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将面临
为了解决通信系统频段兼容问题,传统方法是将多个传统的单频系统进行线性叠加,每个子系统可独立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这样会造成通信系统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天线小型化、集成化发展。如果在传统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多频天线、多频滤波器就可以适当的减小系统的体积,而且相比于以往工作在单一频段上的系统,工作在双频段甚至是多频段的系统更稳定,抵抗频段干扰的能力更强。本文在研究了液态金属天线的发展现状之后,
多节点协同定位可通过融合各个节点传感器的信息,利用信息的冗余性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军事打击、抢险救援、卫星组网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研究高效的、便于组网的协同定位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定位时间较短,各个节点没有任何先验信息情况下的协同定位问题,本文分析了集中式协同定位算法,指出其存在信息交换过程复杂、信息交换量大等缺陷。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场理论的分布式协同定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