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兔子,跑吧》中哈里的自我救赎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他的写作生涯中,他深受丹麦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美国中产阶级为描写对象,展示他们作为个体在混乱、荒谬、缺乏信仰的社会里的生活和心理真实。《兔子,跑吧》是厄普代克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一个绰号为“兔子”的青年哈里·安斯特朗由于对生活现状不满,四次逃跑以摆脱社会制约追寻自我救赎的故事。丹麦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存在主义之父”。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存在,自由选择去改造自己的本质,即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人和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人的本质。厄普代克小说《兔子,跑吧》中的“兔子”哈里在混乱的现实生活里孤独、绝望,他的个人主体性引发他逃离,抛下两岁的儿子和已怀孕6个月的妻子。然而这一跨越并未让他找到真正理想的生活,他益发堕落,迷失了生活方向。本论文正是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哈里千方百计摆脱社会约束以求自我救赎。论文的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经历和成就,梳理了国内外对《兔子,跑吧》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对厄普代克的影响,并且确立论文的整体结构。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兔子”哈里自我救赎的个人动机。由于深受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影响,厄普代克分别从审美、伦理和宗教的角度呈现了哈里的自我救赎动机。具体说来,哈里辉煌的过去、对性的沉迷以及宗教信仰的缺失构成了其自我救赎的三大个人动机。第二章主要分析哈里自我救赎的社会原因,具体表现在美国的政治与经济背景、宗教背景、也包括了性与上帝之间的冲突,以及家庭施加给哈里的压力。结合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宗教背景和小说中的人物艾克尔斯、克鲁朋巴切与露丝的所作所为,本章着力表现哈利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对自我欲望的无原则追求,他内心的孤独、焦虑与挣扎以及在自我满足与责任道义和信仰之间的不断徘徊,从而把二战后美国国家繁荣外衣掩盖下广大民众缺乏信仰,行为混乱的荒诞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章主要解读哈里作为存在主义者的自我救赎方式。具体说来,小说刻画了两种方式:一方面哈里作为个体在即感性存在、理性存在和宗教性存在这三个存在主义阶段的自我救赎;另一方面哈里把四次逃离作为一种自我救赎。在《兔子,跑吧》中,“兔子”哈里抛下妻儿,他甚至与妓女露丝同居,并奉其为完美女性。这个阶段的他处于感性存在阶段。妻子待产激发了他的责任心,他回到妻子身边细心照料她,并为女儿的出生感到骄傲。这个阶段的他责任心抬头,似乎进入了理性存在阶段。然而在妻子那里没有得到性满足的他再度离家,听说女儿死后又再度回家,但又不愿承认女儿的死跟自己有任何关系。这说明他正处在从感性存在向理性存在过渡的阶段,他在满足自己的欲望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断挣扎徘徊。他虽然结束了与露丝的关系,但小说结尾并未道明他是否再次回归家庭。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即受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厄普代克深刻揭示了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世俗的宗教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指导。另外,厄普代克通过对性的地位和宗教价值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探讨,更透彻地分析了哈利的自我救赎。综上所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堪称现代存在主义的经典之作。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了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试图从新闻语篇分析的角度对《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等西方多家主流媒体上就叶诗文在2012伦敦奥运会比赛的三
学位
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设备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出现的第五代媒体传播形式,手机报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学位
期刊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翻译必然通过翻译策略得以实现,而文化翻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策略的选择,因此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成为了译者不可回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