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和平学与哥本哈根学派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后形成的世界范围内和平的大规模扩展,使和平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和平研究,或者和平与冲突研究,是对暴力与非暴力行为及其导致社会冲突的结构化机制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学科。和平研究旨在减少和阻止暴力,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一系列发端于国内的暴力冲突、介于边缘地带的非传统冲突(如种族、宗教争端)与新战争、拓展的安全观、民主化议题和全球治理等开始重新定义和平研究的边界和方法。冷战的结束使战略与安全研究较多的向非军事领域靠拢,和平研究经历了扩展危机,欧洲一体化的现实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动力。创立于1985年的哥本哈根和平研究所(1985-2002)成功的从非进攻性防御研究和非军事领域安全理论研究着手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推进和平的安全理论,例如安全化、社会安全与地区安全一体化理论,领导了国际关系中宽泛安全议程研究的全面开展,有力的推动了从和平导向到安全导向的转变,至此欧洲的和平研究便进入了以安全研究议程为重点对象的新阶段。本文一共分为导论、第一、二、三、四章和结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从和平研究所面临的扩展困境入手,介绍了冷战后和平学的发展现状和理论流派,以及和平研究向安全转向的概念路径,国内外对该学派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导致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兴起的若干问题,主要涉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界定,安全化理论的本质与类型,安全化在宽泛安全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第一部分,讨论了哥本哈根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二部分,讨论了哥本哈根学派安全思想的确立、扩展与深化。第三部分,讨论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第四部分,对冷战后非传统派的安全研究流派,如批判安全研究,哥本哈根学派以及传统安全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论部分,梳理了哥本哈根学派安全思想的理论贡献,总结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理论的理论化方式、途径及其实质,分析了安全化政治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路径,以及哥本哈根学派对众多疑问和批评的回应。哥本哈根学派作为冷战后的宽泛安全研究的集大成者,在基础理论和创新方面成功的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论,成为冷战后和平研究向安全转向的领导者。安全化理论是一项杰出的学术创新。然而,哥本哈根学派及其安全化理论仍然不免具有一些时代的局限性和规范困境。本文对该学派的讨论也正是寄希望于再一次展开对安全化理论的逻辑与后果及其理论化路径的研究,从而在学术和现实的空间中寻获对于安全研究的更多新的富有成效的思考与应用。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控制性能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讨论了控制性能监控技术在基金会现场总线中的实现策略,并给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指出了CKS-DEA模型存在常常将很多决策单元评价为效率单元的问题。采用两层价值位置嵌套排序对CKS-DEA模型依赖的价值排序结构给予了改进,并基于该嵌套排序结构提出了CKS-DEA模型
给出了修正似然函数重要参数的Bayes估计,并给出在无失效数据下极值分布参数的修正极大似然估计。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仅仅局限在道路工程设计,缺乏与交通工程设计一体化的理念,导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尤其是交通功能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不合理。以
本文从解决天津海岸电台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中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随着ITU-R M.493、ITU-R M.541等标准的修订系统相关业务功能应进行更新、设备严重老化
<正>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是选择和执行适当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程序,例如依据测定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方法特点选择统计学标准、控制规则和
目的:比较四种暂封材料的冠方封闭性能,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暂封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80颗无龋坏的前磨牙,截冠并保证窝洞剩余深度为约4mm,制备Ⅰ类洞型(颊舌径约为6
在对多条高速公路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良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了高速公路不良天气条件下的行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行车安全措施,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通畅地运营提供
为分析水泥砼路面脱空与传荷机理,采用ANSYS有限元建立二维模型,分析了水泥砼路面脱空、传荷、脱空与传荷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应力、位移状况。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应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