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李燧《杜诗解意七言律》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瀚、李燧《杜诗解意七言律》是清初杜律注本中比较稀见的一个版本,其注释特色和成就都比较突出。《杜诗解意七言律》目前存有刻本和钞本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具有互补性。因此只有将刻本和钞本进行相互参照,才能更准确地窥其全貌。《杜诗解意七言律》在注杜方法上具有很鲜明的特点。首先,该本继承并发展了金圣叹《杜诗解》中运用的“起承转合”解析杜律方法。朱瀚不仅避免了金圣叹的机械与拘泥,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此法,而且还将其与诗意紧密结合。此外,《杜诗解意七言律》受清初杜诗学界倡导的“以意逆志”阐释方法的感召,力求准确、细腻地把握杜诗诗意。经过将朱瀚、李燧《杜诗解意七言律》与卢元昌《杜诗阐》、吴见思《杜诗论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杜诗解意七言律》对杜诗诗意的把握颇中肯綮,而并非舐皮论骨。清初科举考试中,诗赋地位逐渐提高。形势所趋,《杜诗解意七言律》对杜诗艺术手法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概括,颇有助于初学者的把握。再有,对旧注的可借鉴之处,《杜诗解意七言律》进行了积极吸收,而关于旧注对杜诗的曲解附会之处,则进行了有力地辩驳,体现出该本的勇于创新精神。更值得一提的是,朱瀚、李燧《杜诗解意七言律》是杜诗学史上第一次对杜诗进行系统考述辨赝的注本。它从章法、用字、炼句、格律等几个方面出发,对杜集中的赝作进行了大胆的辨析和剔除。总之,《杜诗解意七言律》凭借其开拓创新之功对其后出现的杜诗研究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梁运昌《杜园说杜》等注本都吸收了其注释成果,因此朱瀚、李燧《杜诗解意七言律》一书在杜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文章以《格萨尔》中采集出来的有关商业事象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经济生活、生产方式、商业贸易等方面入手,进行试探性分析研究,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一列举出了《格萨尔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是由编码纤维蛋白原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纤维蛋白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该病一般为常染色体
诗镜“病论”是7世纪印度著名文艺理论家檀丁的诗学著作《诗镜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论述了文学创作时容易产生的十种病过。其在藏、蒙地区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本文对诗镜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西多种资源呈现出碰撞、融汇的多元发展局面。同时,大量的论文与专著在不断总结、反思中国文
期刊
“1”有时可用n×1/n[(n+P)-p]、a°(a≠1),Log_a~a(a】0,a≠1)、Log_a~b·Log_b~a、1~n、sin~2x+cos~2x、tgπ/4、ctgπ/4、tgx·ctgx……来代替,使初等数
近些年以来,把文学研究的视野从纯粹的文本研究扩散开去,从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出发研究文学,业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而在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文学期刊成为现当代文
高叔嗣是明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是正德、嘉靖年间中原诗坛和中原文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并不以复古为宗,而是多抒发自我的身世感怀,于复古派外另辟“古澹”一支。在当时的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第三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一方当事人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应当就对方过错、损失大小、过错与损失之间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