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高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慈善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基金会尤其是公募基金会作为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最主要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自1981年7月我国第一个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至今,我国基金会已发展到1597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加快,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社区建设、扶贫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和2009年8月8日台湾风灾,基金会在公益事业领域更是风光无限。然而目前我国基金会数量少、规模小、筹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协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捐赠意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基金会自身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限制,如全面预算管理落后,筹资不均衡、投资模式不完善、收支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公募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对于公募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的研究就必不可少了。本文从公募基金会及其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作用等,在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探析。很显然,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靠某一单项措施就可解决,它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据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现状多方位、多角度的总结和分析,创新性地以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构建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体系并以华侨基金会为案例运用该体系,希望为我国公募基金会今后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