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通过改革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文化素质教育产生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确改善长期以来存在的“五轻五重(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1]”的问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文化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基本理论问题认识不清,课程设置存在偏差等,制约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实际效果。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择河北省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对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探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首先,在厘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四个要素组成。同时,分析大学生文化教育的特征和实施原则,梳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探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阐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为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河北省五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理念淡化,文化素质教育理念需进一步深化;课程不足,课程设置体系有待完善;师资庞杂,师资队伍质量仍需继续提高;环境干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有待完善;学生分散,学生个人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并从教育主体关系的错位、实用主义的扩展、应试教育后遗症、思潮积聚的混乱、信息通联的弱化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河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一是理念重拾,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二是课程补充,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三是师资优化,建构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四是环境熏陶,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五是学生能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