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节流阀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分析与应用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封件是高温高压节流阀设计和制造的关键。工程实践中,一般的,影响密封有效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密封件类型、密封槽和密封件尺寸以及密封件所用的材料。本文研究点:应用现成的密封件类型(泛塞封)和尺寸,研究、试验、探索一种较为合适的工程材料,制成密封件并分析其密封性能和进行试验,并交付现场使用。本文研究的极限温度和压差条件是是120℃、105MPa,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对密封件材料的耐温度性和强度提出了高的要求,再结合预紧密封应力、摩擦系数和表面硬度等要求,最终选择了聚四氟乙烯材料及其10%、20%碳纤维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来进行研究分析。仿真是重要的辅助研发手段,三种材料具有明显的材料非线性特征,仿真软件中需要借助本构模型来定义它们的材料属性。本文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数据和Abaqus拟合功能确定了上述三种材料在各研究温度(20℃、60℃、90℃和120℃)的本构模型。能在120℃、105MPa条件下完成密封是本文研制的密封件所需满足的基本要求,但密封件在到达研究温度和压力条件之前会经历一段复杂的变形过程,密封件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破坏。所以,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密封件在密封过程中出现破坏的原因,再仿真密封过程。依据密封件Mises应力和等效压力的分布情况,分别指出了其在动、静密封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破坏的部位,并总结了静密封最易破坏部位的最大Mises应力、最小等效压力与温度、压力、材料之间的关系。接着研究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对密封件进行120℃、105MPa下的动、静密封仿真,对比了三种材料的密封件在动、静密封的有效接触应力和有效接触长度上的差异。随后,根据上述仿真结果得出10%碳纤维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是三种材料中最合适的密封件材料,并总结其构成的密封件密封性能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最后,制造10%碳纤维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密封件实物进行试验并通过质检,且安装在节流阀中应用于作业区的日常生产。
其他文献
在万达广场商业项目中,为了提升顾客的体验、保证经营秩序、确保经营安全,不得不建设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满足广场运营的需要。慧云系统是将广场内各机电子系统汇聚成一个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创新技术所产生的灵活性使得入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工作,人们越来越渴望将创造力和舒适度同时融入到工作环境
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60%以上的温室效应。据统计,75%的CO2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但各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仍不断增长
卡斯特的城市理论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中是独树一帜的,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城市问题,引导了城市研究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向。他以集体消费为核心概念,将城市视作结构系统。但是,卡斯特所注重的集体消费其实是国家干预城市消费的产物,集体消费也将生产决定消费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框架本末倒置。卡斯特后期转向对网络社会的研究。针对网络社会催生的信息资本主义,他提出了流动空间作为核心概念。流动空间复制
目的:研究在APOE-/-小鼠中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从而为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靶点。方法:选取6-8
目的:对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及桡动脉闭塞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已公开发
灾变风流紧急调控装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矿井灾后救援工作的安全稳定,但由于在研制测试阶段缺少可靠性理论指导,导致装备在不同灾变场景下的可靠性及协同抗灾稳定性较低,为此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和活跃的部分,它最清楚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知识领域也不断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层面验证抵抗素通过部分抑制LKB1/AMPK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内质网应激,介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为心肌肥厚及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购买H9c2心肌细胞株,选用含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双抗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置于含5.6%CO_2、37℃恒温细胞培养箱进行培养,等到细胞贴壁后,更换高糖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培养瓶底70%-80%进行细胞传代。细胞以1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认知集合,往往是主体在对自身存在的体验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对实践行为产生指导性作用的能力。作为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关联的“思想上层建筑”,其所呈现出的变化性与复杂性,能够直接反映出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间保持的这种相互渗透关系。本文从逻辑分析、理论历史沿革、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祛蔽与自我祛蔽以及当代实践功能等研究视角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