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包括了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两篇分别为肾病蛋白尿的中西医认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西医认识总结了蛋白尿的产生及损伤机制、西医对蛋白尿的主要治疗途径,中医认识则包括了病因病机、辨病辩证及治疗。数据挖掘的应用一篇通过近年来常用及本文涉及的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不同领域的应用方式及作用。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杜金行教授门诊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患者病历,并进行整理、录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处理数据,得出肾病蛋白尿治疗中的组方用药规律,并对蛋白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中医药在蛋白尿治疗中的作用,更好地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1.收集整理中日医院杜金行教授门诊因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就诊的患者病历,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录入及数据处理,得出总体及联合应用激素雷公藤患者的常用药物,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键用药组合,使用熵聚类算法得出新处方。2.随访患者24小时蛋白尿检验结果及症状评分,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患者,共427次的处方分析得出,常见症状前十位为浮肿、疲倦乏力、腰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目睛干涩、少气懒言、咽喉肿痛、肢体麻木,舌脉以薄白苔,暗红舌为主,脉象以沉滑脉多见,中医证型归类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标实证中以水湿、瘀血、湿热多见。共使用药物194味,前十位药物为茯苓、泽泻、泽兰、黄芪、猪芩、炒白术、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蒲公英。药物归类总结示用药以补益药、利尿消肿药、理血药、清湿热药、清热解毒药、收涩药为主。处方多由12-15味药物组成,药物剂量多在12-30g之间。2.同时应用激素患者在症状上与整体无特殊差异,应用雷公藤患者无明显水肿征象,在用药上以茯苓、泽泻、猪苓、生地黄、泽兰、牡丹皮、川断、蒲公英为关键药物。3.得出茯苓、泽泻等常用药物模式,并通过其潜在的关联规则,得出常用方剂组方规律。应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出药物间关联度,再进行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3-5味药物的核心组合,共67条。在核心组合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出新方药物组合8对,进一步聚类得出7个新处方,经临床验证有常用方4个:黄柏、赤芍、炒白术、知母、牡丹皮;菟丝子、川断、蒲公英、补骨脂、焦栀子;补骨脂、阿胶、川断、炙甘草;生地黄、猪苓、山茱萸、阿胶、牡丹皮、山药、知母、炒白术。4.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73.91%,根据初诊尿蛋白数值大小进行分组,其治疗后疗效判定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根据治疗时间分组,在治疗的前3个月可明显发挥疗效。依证候评价标准示证候总有效率86.21%。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有效总结临床用药及组方经验,并可总结新方。在医师经验的总结及传承上可发挥重要作用。2.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治疗上有明显疗效,无论是否联合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类,且可在治疗3个月内发挥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