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NY@NYE荧光增强效应对钙钛矿光电池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发展迅速,并且由于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和光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引起了众多太阳能电池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情。传统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材料为甲基碘化铅铵(CH3NH3Pb I3),由于其固有带隙只能吸收780 nm以下可见光,对占据太阳光光谱43%的红外光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影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我们设计并制备了具有荧光增强效应的纳米材料Ag@NaYF4:Yb3+@NaYF4:Yb3+,Er3+(Ag@NY@NYE),并组装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上转换材料掺入TiO2电子传输层形成的复合薄膜可以使光电池间接利用红外光,拓宽光谱吸收范围,从而提高光子的吸收量。这为扩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中间隔层NaYF4厚度的Ag@NaYF4@NaYF4:Yb3+,Er3+上转换纳米粒子。研究结果表明NaYF4中间隔层可以有效防止发光中心与Ag表面直接接触,减少非辐射弛豫。当中间层反应时间达到5 h时,Ag@NaYF4@NaYF4:Yb3+,Er3+的发光强度达到最优。相比于没有中间层的粒子,其绿色上转换荧光强度增强了4.76倍,红色上转换荧光强度增强了4.4倍。这个结果表明了Ag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上转换荧光强度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调节中间层厚度来实现。(2)将制备出的具有最佳中间壳层厚度的Ag@NaYF4@NaYF4:Yb3+,Er3+和TiO2介孔浆料按质量比0-5 wt%混合制备出复合介孔电子传输层,并应用到CH3NH3Pb 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研究表明当Ag@NaYF4@NaYF4:Yb3+,Er3+的掺杂比为3 wt%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12.63%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基于纯TiO2介孔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提升了23%。这说明基于上转换材料复合介孔电子传输层可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而Ag具有等离子体荧光增强效应和光散射效应,可以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上转换荧光材料带来的上转换荧光、光散射效应、低界面复合损耗和快速的电荷传输速率。(3)制备出具有不同中间层Yb3+掺杂浓度的上转换纳米材料Ag@NY@NYE,结果表明当Yb3+掺杂浓度为15%时粒子具有最佳的上转换荧光性能。再将Ag@NY@NYE纳米粒子和TiO2介孔浆料按质量比0-5 wt%混合制备出复合介孔电子传输层,通过优化掺杂浓度比制备出最佳性能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掺入质量比为3 wt%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最大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3.65%,比基于未掺杂的正常电池高了29.6%。通过Ag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中间活性层的协同作用对NaYF4:Yb3+,Er3+上转换荧光性能的增强,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范围拓宽至近红外区域,并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光电性能。
其他文献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解决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刻不容缓。而风能作为全世界广为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随着风机制造技术的进步和风电控制技术的成熟,风电装机总量和相关产业市场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风能本身的随机性和间断性,风力机运行时通常难以维持在最大功率,并网时还会影响电网稳定运行并减弱电能质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含蓄电池的永磁
学位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周围环境空间中的微波能源越来越丰富。将周围环境中的微波能源进行收集并转换为直流电输出,为低功耗电子设备供电的技术称为微波能量收集技术。它具有可植入和可持续收集的优势,其核心器件是整流天线。但是传统的整流天线都是以刚性材料作为介质基板,以金属作为导体材料。因此具有不易弯折以及弯折稳定性差的缺点,利用这些整流天线为设备供电会带来诸多不便。而柔性整流天线有弯折稳定性好,易与设
学位
近年来,由于新型光子学器件的潜在应用,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是指一束空间受限的偏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表面发生反射或者折射时,由于相对论效应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存在,在其垂直入射面的方向发生一小段位移的现象。然而,这种偏移通常发生在亚波长尺度范围内难以测量,因此如何增强和调控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尤为重要。基于超材料在电磁特性调控方面的优异性能,本文提出了以双曲超材料为基元的
学位
大米镉(Cd)污染时有发生,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技术无法满足现场检测、大量检测的要求。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简称为LIBS)技术用于检测大米Cd含量,具有实时、在线和快速的优势,但LIBS技术还存在灵敏度低和基体效应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使用基底辅助的方法来改善LIBS技术的检测限,减弱基体效应对LIBS技术检测准确度的影响。本文主要
学位
为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吸收光谱局限于可见光范围的问题,本文从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上下转换并行发光性能方面进行考虑,通过优化稀土离子之间的掺杂比例,制备出上下转换并行发光性能优良的NaGdF4:Yb3+,Er3+@NaGdF4:Eu3+核壳稀土颗粒,并将其应用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介孔层中。深入研究了其上下转换并行发光在PSCs中的作用机理,从而
学位
物联网、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新型业务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米波(Millimeter-wave,mm Wave)由于其丰富的频谱资源,被作为解决5G通信中高速率、低时延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毫米波在各类典型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对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有着指导性作用。本文选择室内环境开展了面向5
学位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科学领域的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安全、不直接接触病体等优点。受限于OCT系统的成像深度以及OCT探针的尺寸,使其在在体探测领域的应用大大减少,因此,研究一种小尺寸OCT探针以及高成像深度、高分辨率的SD-OCT系统意义重大。本文对OCT探针
学位
矢量涡旋光束是一种同时具有偏振态空间变化和螺旋波前结构的新型光束。由于其新颖的光学特性,矢量涡旋光束在超分辨率成像、精密度量、光通信和激光加工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早期人们对矢量涡旋光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柱矢量涡旋光束,随着全庞加莱球、高阶庞加莱球等偏振表征方式的提出,人们已经创建了许多具有奇特结构的矢量涡旋光束。与传统的均匀偏振光束不同,矢量涡旋光束在聚焦场、散射场和倏逝波等高度非均匀场中可以
学位
光纤端面横截面积小、纵横比大,是一个独特的非常规微纳器件集成平台。随着纳米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光纤上制备微纳光学器件,发展更为先进的全光纤技术,能够在光学滤波和光学传感等多个领域实现巨大的价值。本论文总结了光纤微纳结构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基于光纤端面微纳结构的应用,并对比了光纤端面微纳结构的加工工艺,为本文中微纳谐振腔和传感单元的实现提供基础。本论文在光纤端面上制备金属光栅,并与金属薄膜
学位
声压传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环境检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传统光纤声压传感技术采用的强度解调方法易受到光源光强抖动影响,使其难以一直稳定工作在正交相位点(Q点),并且强度解调法探测范围是有限的,而相位解调方法则没有这些限制。论文结合膜片式光纤Fabry-Perot(F-P)声压传感单元和基于光学游标效应的相位解调算法,实现声压传感器测量性能的提升。论文从高灵敏度、微型声压传感需求出发,基于多光束干涉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