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重力条件下细铂丝表面过冷池沸腾传热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丝状加热表面上的过冷池沸腾换热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面常重力实验、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返回式卫星搭载空间微重力实验及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不同重力环境下的池内核态沸腾传热现象。   本系列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控温池沸腾设备(TCPB),使用直径60μm、长30mm、纯度为99.99%的铂丝作为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采用可变电阻网和桥式自反馈回路对热丝温度进行控制,在地面常重力环境及利用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百米落塔和我国第二十二颗返回式卫星提供的微重力条件,实验研究了常压、常温条件下细铂丝表面R113过冷液体的池沸腾传热特性。   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液体对壁面的高润湿性,沸腾起始于稳定的双模态过渡沸腾(即核态沸腾和膜态沸腾在加热铂丝上稳定共存的沸腾现象),沸腾起始温度不受重力影响。   微重力核态池沸腾传热系数与常重力时相近,但汽泡动力学特征却有显著差异。在充分发展的核态沸腾阶段,多个汽泡间合并后的振荡是汽泡脱落的主要方式。而在孤立汽泡区,首次观测到4类不同尺寸的汽泡:较小的汽泡不断在铂丝表面生成、长大;稍大一些的汽泡会从热丝一侧脱落并缓慢远离加热表面;中等尺寸汽泡粘附在铂丝上做横向振动,并不断合并所碰到的小汽泡;铂丝表面还粘附有一个直径约8.5mm大汽泡,但它并未包裹细丝,随着热流增大,该汽泡脱落,移动到一个粘附在铂丝表面的中等汽泡附近,“捕掠”该中等汽泡,引起的扰动导致沸腾模式由核态转换为双模态过度沸腾,热流急剧下降。在关于汽泡脱落的Lee模型中,本文引入了热毛细效应的影响,成功地解释空间实验中发现的独特的汽泡动力学特征,并得到与实验数据相符的定量结果。   对本项目所得到的及文献中报导的不同重力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的综合分析,发现基于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机制的LD-Zuber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池沸腾临界热流变化趋势,尽管热丝无量纲半径比现有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大了3~4个数量级。这和地面常重力环境中关于临界现象尺度效应的研究结果相矛盾。本文提出了“极限核化尺寸”与无量纲参数(R)(即极限核化尺寸与加热柱体直径的比值)的概念,基于极限核化尺寸不依赖于重力的特点,成功解释了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当(R)较小时,CHF的产生将满足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机制;当(R)较大时,CHF的产生将遵循干斑扩展机制。不过,区分两种机制作用的临界参数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伴随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欧盟福利国家出现了社会风险、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社会投资国家”理论提出社会福利应由“
多电平变流器以其独特的优点在高压大功率的变流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但可以减少波形的谐波含量,减少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具有很高的功率因数,而且还可以进行模块化
本文中选取具有较强非晶形成能力和较高热稳定性的Zr46.75Ti8.25Cu7.5Ni10Be27.5(Vit4)非晶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度敏感的纳米压痕、深度敏感的显微压痕等微尺度力学性能
学位
本文使用五阶精度的迎风紧致和六阶精度的对称紧致格式直接数值模拟了亚音速(Ma=0.8)和超音速(Ma=1.3)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可压缩槽道流(用槽道半宽、流量平均速度、平均密度和
水中悬浮隧道是一种新型的跨越水域的通道,锚索连接式水中悬浮隧道以其独特的优点而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建成一座水中悬浮隧道。人们对其动力响应规律认识还
学位
本文使用脉冲纹影系统对不同物态的大庆RP-3航空煤油在马赫数2.5气流中的横向喷注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对它们不同的流场特点进行分析;另外本文对热流总温测量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学位
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水平,防止电压崩溃事故的发生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必须考虑的问题。FACTS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种新兴技术,由于具有快速灵活的控制能力,对电力系统的高效柔性运行
本文以全数字化控制下400Hz 单相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复控制算法动态响应特性较差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讨论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谐振环节,半波重复控制,和电压电流双环控
海流作用下海底管道周围海床局部冲刷和管道涡激振动是“海流—管道—海床”之间的动力耦合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物理模型实验,并辅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底管道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