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教育收费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等是造成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难的主要问题。国家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从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已经得到了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是目前我国政府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经济困难的学生贷款难、贷不到款以及违约率高的难题,所以在我国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从目前各国的例子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体上看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效果要好一些,这一金融工具运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既有内在的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也有制度实施的经济、法律、个人信用、社会保障等外部环境的原因。
本文介绍了助学贷款的含义,从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资助理念的角度,阐述助学贷款的理论依据,说明在我国实施助学贷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论述助学贷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呈现的主要特征,指出这种贷款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供给方银行“惜贷”与需求方的学生高违约的经济和政策原因。列举几个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较成功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模式,对贷款资金的来源、实施主体、贷款金额、贷款利率、偿还期限、方式、贷款的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完善我国助学贷款的措施主要有是:明确助学贷款各个主体在助学贷款中的地位;政府要为助学贷款的实施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贷款制度本身也要进行修正,才能完善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