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SRI)分析胸部放疗部位与心脏早期损伤的关系,评价其在心脏损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接受胸部放疗的肿瘤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从前胸照射);B组22例,(从前胸、后背对穿照射)。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其所配置的SQ联机分析软件对两组于放疗前1~3天,放疗5~6周后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SRI参数测定。并比较两组放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和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前室间隔、后室间隔、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12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房缩期最大应变率(SRA)。选择我院门诊体检者30例,作为平行对照组,记录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A组(前胸照射组)左心室前壁、前间隔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明显减低(P<0.01);B组(前胸后背照射组)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后壁的SRS、SRE减低(P<0.05);两组左室舒张功能(E/A)均减低(P<0.01),而未发现明显的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异常,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及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放疗后A组(前胸照射组)左心室前壁、前间隔的SRS、SRE较B组减低(P<0.05),B组(前胸后背照射组)后壁的SRS、SRE较A组明显减低(P<0.01)。平行对照组在首次检查后,间隔5~6周后未发现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RI参数的明显改变。结论放射线直接照射部位心肌功能较易受到损伤,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相比,SRI技术能更早、更敏感的定量评价胸部放疗患者心脏的早期损伤,从而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及早发现放疗所致心脏损害,可指导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