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畜禽养殖尤其是生猪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严重阻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破解环境污染、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经。但是,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没有得到养殖场户的广泛采纳。虽然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政策体制和技术推广体系在激励养殖场户采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政策设计和执行的缺陷以及“鞭长莫及”的职能空白。同时,与市场接轨的现代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远未健全,这只“无形之手”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嵌入在农村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中的不足。社会资本在技术信息传递、分散技术风险、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养殖场户突破现有资源限制,改变其在采纳与不采纳农业技术之间的边界。同时,就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而言,它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采纳该技术获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这会导致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从而降低单个养殖场户采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积极性。但整个社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有赖于大量养殖场户的共同参与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很容易出现冲突,致使集体行动陷入困境。而社会资本正是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利器”。社会资本可以将微观个体行为和宏观集体行为结合在一起,促进个体间的合作,从而有助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中集体行动困境问题的解决。那么,在现实中,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影响程度及方向如何?这种影响又是通过哪些机制发挥作用?如何提高养殖场户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采纳率?这些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为解答这些问题,本研究以社会资本理论、农户技术采纳理论、农业技术扩散理论为理论依据,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利用吉林省615户生猪养殖场户实地调研数据,深入剖析养殖场户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现状及阻碍。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社会资本进行测度,然后运用有序Probit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二元Logistic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深入探究了社会资本对养殖场户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采纳意愿、采纳行为、采纳绩效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并提出激励养殖场户采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1)通过对吉林省615户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的现状和阻碍进行调查发现:第一,认为随意排放生猪粪污对空气、水体、土壤、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养殖场户占比分别为52.69%、51.54%、28.46%、21.46%。能够认识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生猪养殖场户占比分别为46.02%、62.76%、71.54%。生猪养殖场户获得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其他养殖场户”、“邻居”、“村干部”、“农技人员”。第二,74%的生猪养殖场户愿意采纳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75%的生猪养殖场户愿意持续关注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67%的生猪养殖场户愿意将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荐给他人。第三,70.08%的生猪养殖场户采纳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猪养殖场户采纳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类型包括肥料化技术和能源化技术两类,其中其中样本总量61.30%的生猪养殖场户采纳了肥料化技术,样本总量8.78%的生猪养殖场户采纳了能源化技术。可见,畜禽粪污肥料化技术是当前吉林省生猪养殖场户采纳的主要资源化利用技术类型。第四,对已经采纳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生猪养殖场户进行调查发现,表示采纳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改善土壤肥力、减少水体污染、减少空气污染有一定作用的生猪养殖场户占比分别为70.60%、52.77%、44.91%。表示采纳资源化利用技术对节约化肥成本和生活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入有一定作用的生猪养殖场户占比分别为49.59%、28.71%、34.82%。表示采纳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改善邻里关系、改善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关系、改善村容村貌有一定作用的生猪养殖场户占比分别为56.48%、79.72%、76.79%。第五,在养殖场户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过程中,存在养殖场户认知不足、政府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的支持力度不足、市场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的推动力度不足等阻碍。
  (2)在社会资本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三个维度选取测量指标,共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社会资本及各维度指数进行了测度。在对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社会网络各表征指标中,与生猪养殖场户交往频率按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亲戚>邻居>朋友>同村其他养殖场户>村干部>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在社会信任各表征指标中,按生猪养殖场户信任程度的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亲戚>友邻>同村其他养殖场户>村委会>养殖技术推广部门>环保政策。在社会规范各表征指标中,养殖场户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按均值大小排序依次是村干部>亲友>同村其他养殖场户。在对比分析已采纳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养殖场户和未采纳该技术的养殖场户的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状况时发现,未采用该技术养殖场户的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各指标均值均低于技术采用户。
  (3)从认知深度和认知广度两方面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养殖场户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技术认知的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具体而言,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社会规范仅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深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对技术认知广度的提升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4)社会资本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意愿影响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各维度不仅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还能通过技术感知(技术有用性感知、技术易用性感知)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以养殖规模和养殖场户受教育年限设定为调节变量,利用多群组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养殖规模、养殖场户受教育年限2个变量在部分路径中存在影响差异。
  (5)社会资本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及其各维度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约束性环境规制政策和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均对社会资本与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行为关系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在社会资本各维度中的调节作用并不一致。
  (6)社会资本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绩效影响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生猪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纳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技术采纳的经济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注重社会资本的培育与维护。社会网络层面,积极培育农村民间组织;鼓励养殖场户积极利用周围的人际资源拓展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信任层面,在村域内营造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户对村委会的信任度。在社会规范层面,突出典型人物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发挥其对养殖场户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作用。第二,提高养殖场户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认知。第三,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第四,切实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配套政策制定与实施。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已成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发展进入品牌时代,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作为宁夏重要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亟需一种新模式提升其价值。本文从联合体主体即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主体视角出发,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域品牌及其建设主体进行分析。通过SPSS软件,运用熵值法、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联合体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域品牌价值提升
宁夏得黄河之利,渔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从1958年自治区成立伊始,宁夏渔业就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推进,逐渐确立了西北地区渔业大省(区)的地位。但是宁夏渔业产业结构现状如何,怎样发挥优势进而调整渔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本文在梳理宁夏渔业产业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生产能力现
学位
异地搬迁是我国主要扶贫方式之一。宁夏的移民史,就是一部宁夏开发史和建设史。宁夏移民以政府组织的政策移民为主体,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自发移民相伴而生。自发移民是指宁夏没有纳入政策性移民范围的贫困人口,为了脱贫致富,通过多种方式,自主举家迁移,并在迁入区定居,但尚未拥有迁入区户籍的移民。从目前研究文献看,学者们对自发移民研究不足,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例如:自发移民与迁出区未搬迁农
学位
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但由于加入了WTO,农业补贴必须受到WTO相关规则的约束。按规则,中国可实施受约束的“黄箱”和不受约束的“绿箱”与“蓝箱”政策,意味着农业补贴政策出现了WTO合规性问题时需要进行调整。2014-2017年间中央政府进行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和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前一项改革将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耕地地
学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步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以土地承包、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创新以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立足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劳动力资源弱质化、粮食供给总量紧平衡等现实,着力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渐为社会
学位
棉花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农产品和战略物资。建国70年以来,我国建立起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棉花产业链完整,对世界的供给和需求巨大,并在棉花育种、滴水灌溉、纺织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存在产业链供给不足,短链或断链,全产业链的成本增高而利润缩减等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为我国积极应对全球产业变革和突破欧美主导的“俘获式”价值链束缚,实现棉花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产业链供给
学位
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和收入提升,全球范围内对肉类的需求逐渐增加,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鉴于此,世界上许多地方均注重分析家庭肉类消费的决定因素。随着肉类(牛肉)消费的增长,消费者对肉类(牛肉)安全性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且由于食用不安全肉类和肉类产品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消费者有减少牛肉(红肉)消费的意识和想法。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对卡诺州、尼日利亚的问卷调查,探析居民牛肉消费的影响因素。该目的可细分
学位
本文讨论和评估博茨瓦纳的ISPAAD投入补贴计划,这是更广泛的农业政策格局的一部分,它们对博茨瓦纳的农业部门特别是对小规模农民产生了影响。本文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Kweneng区的397户家庭中收集了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试了对农户参与投入补贴计划的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据称,技术、机构和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助于制定改善民生的方案。结果表明,农场规模、提供的种子类型、施肥量、家庭
学位
由于人口增长和人们饮食偏好的变化,多哥人民对大米的需求在近些年急剧增长,现在大米已成为了多哥人民第三大日常食用的谷类作物。因此,大米在多哥的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多哥的大米行业和大米获得的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本论文采用了1989年至2017年的第二次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分析材料,并借助了计量经济学第十版软件,用FMOLS来进行分析大米获得的决定因素。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多哥国内的
学位
俄罗斯生猪养殖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伏,先是经历了下滑期,然后又经历了不断上升期,养猪数量正在逐渐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即使是在严峻的非洲猪瘟疫背景下,俄罗斯的生猪养殖业反而越来越壮大。自2006年开始,俄罗斯生猪养殖数量开始恢复增长,猪肉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市场自给能力逐渐加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俄罗斯的生猪养殖主体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以家庭散养模式为主转变成了农业组织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