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在改革体制、提供就业、促进创新、扩大出口、推动发展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使得中小微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一支新生力量。同时,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布局零乱分散、见缝插针、配套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如何顺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发挥效益,在新型城镇化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我国城镇化整体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区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容纳中小微企业的物质空间载体,文章以创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布局园区空间以满足企业的诉求。综合梳理了国内外理论研究、实践发展和相关支撑理论后,具体分析创业园区与传统工业园区间鲜明的特色差异。在宏观层面指出场地、产业、功能、企业和形象等因素对园区空间布局的互动影响机制,进而提出适宜性、系统性、持续性、集聚性和艺术性的布局原则以及紧凑集约、分类高效、生态和谐的空间布局理念;在微观层面,企业为本,分别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规模特点和需求出发,以企业“宜居性”为目标指出园区在空间上应划分中型企业分布区、小型企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工业坊、仓储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等基本分区,提出向心围合型、点阵组团型、混合穿插型等具有普适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空间布局模式。通过利津北部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实际案例,将创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的理论进行实证运用,选用围合型的布局模式,深化展开空间规划设计,构建宜居宜业的创业园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