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B 050709光学余辉线状谱的闪耀模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玛暴是来自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又迅速消失的高能爆发现象。持续时间短于~2s的为短暴,长于~2s的为长暴。除了少数几个被称为长短暴的暴之外,其它所有长暴都观测到了伴随的明亮超新星,因此其起源是大质量恒星塌缩。与此相反的是,在短暴或者长短暴的余辉中,没有观测到超新星成分,这样的一个事实强烈地表明它们起源于双致密星的并合。  最近,金志平等人又重新分析了GRB050709的VLT与HST余辉数据,结合Danish1.5米光学余辉的数据,发现在伽玛暴发生2.5天之后余辉的成分是由macronova/kilonova主导的,并在暴后的2.5天左右得出了一个类谱线状的能谱成分,被解释成来自于macronova的铁族元素的宽发射线。本文中我们对于该疑似线谱信号进行了再研究。我们发现由于VLT的三个波段的测光观测是在不同时段进行的,如果该时段中由于中心引擎产生了一个光学闪耀,那么该成分和余辉成分的叠加可以产生奇特的线状能谱。在该模型下我们证实后期的HST F814W波段的余辉还是由macronova主导.
其他文献
天体距离的估计通常很困难,但是距离是最基本的参数。脉冲星具有两种距离,非模型依赖的距离(或非色散量依赖的距离)和依赖电子密度模型的距离(或依赖色散量的距离)。基于脉冲星非模
This work is about understanding the r-process nucleosynthesis and chemical evolution of iron-peak element in the dwarf spheroidal galaxies.  Neutrino-driven
撞击作用发生在行星形成和演化的所有阶段,从初始星云中球粒物质的吸积到行星体的分异和次生改造过程,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行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党委系统的督查工作必须适应新特点,总结新经验,完善新思路,不断探索搞好督查工作的新途径。去年以来,我们在督查工作的定位、深度和实效性上,作了一些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作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做出优秀而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作品,值得我们去研究。 Marxist theor
宇宙黑暗时期和再电离时期是目前可观测宇宙中唯一尚未被探知的领域,必将成为继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鼎盛之后观测宇宙学的又一黄金研究领域,而探测宇宙黑暗时期和再电离时期的
观测表明,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绝大多数恒星以成团的模式形成。对于星团的研究对理解整个宇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星团形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诞生于巨分子云
主动反射面技术(尤其是大批量面板的主动反射面检测技术)是太赫兹望远镜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其通过在线实时监测天线主反射面位姿,评估重力变形、热变形甚至低频风载等对天线主反
学位
In the present thesis, the leading-order post-Newtonian spin-orbit and spin (1)-spin(2) radiation-reaction Hamiltonians are calculated.We utilize the canonica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