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视野下的战后日本问题研究(1945-1949)

来源 :孙春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公报》自1902年创立起就与日本产生了诸多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对日处置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舆论热点之一。《大公报》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对国民政府如何开展对日处置给予了充分关注。抗战胜利后,《大公报》强调指出,战后日本并未真正服输,投降之后的日本仍具备危险因子。在此基础上,《大公报》从世界、中国与日本三方面论述了对日管制的前途,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提出了管制日本的具体方法,并对盟国与国民政府管制日本的行为做出评价。在经济管制中,《大公报》详细论述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通过引用甲午战后日本由赔偿物资发家的事例强调对日索赔的意义,提出日本赔偿应以中国需要为原则,中国应以赔偿所得发展工业化。《大公报》对战后在华日本人员处置问题也给予高度重视,详细论述了如何检举、审判与惩治日本战犯以及如何遣送与留用日本俘侨,主张在对日本战犯严加界定、对日本俘侨严加防范的基础上,应该尽早尽快地审判与惩办日本战犯、遣返日本俘侨。此后,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以及中国“反美扶日”运动的兴起,《大公报》从中国、日本与美国三方面阐述了美国扶植日本的原因和目的,介绍了诸如拖延对日和会、释放日本战犯、减少日本赔偿等美国扶日的具体表现,论述了美国扶日政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表明了自身对美国扶植日本坚决抵制的态度,指出中国应该通过召开对日和会应对这一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大公报》战后对日认识、对日管制、对日索赔、对日本人员的处置以及美国扶植日本方面的建议与主张,总结概括出《大公报》对日处置的主张既有客观、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妥善之处。同时,从《大公报》与国民党、共产党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指明《大公报》在对日处置问题上是在为民族前途考虑的基础上代表中间势力发声,为我们认识中间势力在对日处置问题上的主张提供一定借鉴。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矿井因热害问题导致地下工作面温度过高,需引入地面集中降温系统使用机械制冷的方式将冷水输送到地下工作面进行降温。由于重力势能的存在使得冷水携带高压,使用压力交换装置对高压冷水进行降压,同时形成一次高压回路将完成降温功能的热水输送到地面,可以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压力交换装置在水压缸内采用冷热水直接接触的方式完成压力能交换后,在二次低压回路中将冷水输送到末端空冷器进行工作面降温,但冷热水的混合会导致冷水
学位
学位
2022北京冬奥会,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随着媒介融合范围、速度加快,移动客户端的传播和消费成为新的蓝海。人民日报客户端作为我国官方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在国内媒体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客户端为研究对象,以该客户端的冬奥新闻报道为研究内容,对其上线至今关于冬奥报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目的,运用框架理论分析该客户端传播的内容框架、形式和传播结构,目的是为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