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学德育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大学德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大学德育实效性亟待提高,大学德育规律研究需要加强。面对现代大学德育的现状,我们必须对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不断引进和更新大学德育理念,找回大学德育所固有的属性。教育起源于交往,大学交往德育模式使大学德育实践重回德育主体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人自身的精神需求,这一本质根源,达到了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本文以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为理论基础,更新德育观念,尝试探讨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建立及其实施策略,从而丰富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在分析了“交往”和“交往德育”涵义的基础上,厘清了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涵义。其次,借鉴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阐述了建立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再次,探讨了大学实施交往德育模式的必要性、作用和意义。第二部分从理念、原则和过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交往德育的建立。大学交往德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丰富而现实的生活世界。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所要遵循的原则为:主体间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平等性对话原则;互动性原则;全面理解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过程为:对话交流;道德论证;全面理解;促进生成;共识分享。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了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完成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首先,提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实现的环境保障: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其次,提出了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情境模式的创设,主要包括: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构建“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再次,论述了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运行途径:现场对话互动、组织化对话互动、生活化对话互动以及媒介化对话互动。最后,阐明了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工作方法: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