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赫拉姆《三部曲》及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往往通过象征、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表现手法,着重于人的内省,淡化故事情节等传统小说的要素,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的主题。 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结合阿拉伯现实状况,阿拉伯文学界产生了“60年代辈”作家群。他们的作品既有现代主义的元素,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模仿借鉴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但在具体内容上又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常见的题材和主旨,而是结合阿拉伯民族的现实状况,来进行文学创作。 艾赫拉姆·姆斯塔嘉娜米是当代阿尔及利亚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法国教育背景,使她在创作中和“60年代辈”作家一样,既能娴熟地运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又能结合阿尔及利亚的现实,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她的被称作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身体的记忆》(1993)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获得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努尔奖等诸多奖项,并且入选了阿拉伯语作家协会公布的“20世纪阿拉伯最好的105本中长篇小说”,成为这个名单中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作品之一。随后又写出了《三部曲》小说中的另外两部《感官的混乱》(1997)和《床第之间》(2003),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该作家的研究较少,且多为介绍性的文字,对于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元素的研究并不多见。 艾赫拉姆·姆斯塔嘉娜米《三部曲》中娴熟地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蒙太奇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三个主人公的不同视角,在回忆和现实的交错中为我们展现了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以及阿尔及利亚独立以后的社会现实。因此笔者根据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文本翻译和分析对艾赫拉姆的《三部曲》的象征,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手法以及多角度的叙述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三部曲》的现实批判精神。
其他文献
菲利普·罗斯1933年出生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犹太作家,自1959年写作之初到宣布封笔43年期间,共完成了31部作品。罗斯创作的作品不仅数量之多,而且建树颇丰
由于传播与交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直接接触的机会已大幅度的增加。生活在这个不得不相互依存
批判性话语分析(CDA)源于批评语言学,它吸收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和三维理论框架分析了联合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尤其是电影在了解外国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外国人接触韩国文化最直接的媒介就是电影,因此不能忽视电影在这方面发挥的重要影响。   中韩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