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理念下动静结合的公共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探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从“9·11”事件、SARS爆发、印度洋地震海啸到禽流感流行等等,使得加强公共危机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的转型阶段,同时也进入了公共危机爆发的高发期。如何避免、应对公共危机,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政府应该建构一种问责理念下动静结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本文首先阐释了危机和公共危机的涵义和特征、公共危机的诱因以及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分类、宗旨和原则,接着描述了中国目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中国政府构建问责理念下动静结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所谓问责理念下动静结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在社会转型期中国政府要建构一种切实可行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它必须以问责理念为指导,将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结合起来,其目标在于使公共危机管理者能够做到公共危机爆发前的预防预警,公共危机爆发后的决策应对,公共危机消退后的恢复重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危机给公民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对于构建这一模式在实践中的路径选择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强化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构建权责明确的组织系统;制订周密完备的应对计划;建构畅通准确的信息平台;开发可持续的人力和物资准备;建立公正透明的问责机制;完善权威规范的法律保障体系等等。
其他文献
期刊
研区块属典型低渗、依靠弹性能量开发油藏,影响其产量递减的因素包括:启动压力、压敏效应以及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动态衰减.建立了研究单元单井的产量预测模型,利用阶段定产的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老年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并从一般资料、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服药信念和自我感受负担等方面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和服药依从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为社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以提高社区老年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其预后与康复,实现社区共病有效管理。方法首先,查阅中国期刊网络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社区老年共病
学位
期刊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年来,各民族之问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大分散、小聚居的交错杂居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
财政预算反映的是政府基本的收支计划,即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内政府部门预计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它为公众了解政府的动向提供了保障,也能反映出国家的政策意图和目标。随着我国
一次井网、二次井网同基础井网相比,渗透率低、有效厚度薄、地层系数小、含水低、气油比高,供液速度相对较低,所以为维持泵正常生产需要的沉没度相对比较高.过渡带采用四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