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新儒学是中国哲学的精粹,是指北宋公元十一世纪下半叶,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髓,经过更新的儒家学派。“理”、“心”和“性”是新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新儒家哲学两个学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于这三个核心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中西方关于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研究层出不穷,英语表述也多种多样。然而,这些研究多是从社会学,文化学或翻译学的角度来探讨核心概念的哲学内涵,从语言学角度特别是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表述研究并不多见。英语表述和翻译的不同在于,翻译注重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对应,英语表述注重意义的构建和阐释,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对应则是随意的,甚至可能是表述者强加的。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基于大量语言事实、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致力于对真实语言数据进行检索、抽样、分析和统计,研究语言特征,反映语言现象。语料库语言学家Sinclair曾提出,在文本内部,词语与词语的意义可以互相解释,一个词语意义的解释离不开共文和语境。Wolfgang Teubert发展了Sinclair的观点,并提出文本分析的阐释学手段,认为不仅词语与词语之间可以互相解释,文本与文本之间也可以相互解释,阐释学分析有两种工具,一个是互文,一种是释义,为意义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语料库视角分析新儒家核心概念“理”、“心”和“性”的英语表述研究,建立“新儒家英语语料库”和“新儒家汉语语料库”,采用主题词分析和短语学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核心概念在两个语料库中的表述异同。研究发现:第一,核心概念“理”在“新儒家英语语料库”中共有七种英语表述,“性”有两种英语表述,“心”有九种英语表述。搭配词和搭配型式一起构建了核心概念的意义,这个过程可视为再概念化,是一种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第二,英语表述具有泛化趋势,核心概念和搭配词自由结合创造出许多新概念;汉语表述具有具体化趋势,核心概念只和特定的搭配词结合,构成某些特定的新概念。第三,英语表述有三种方法:领用表述、适应表述和混合表述,领用表述是在目标语域中寻找对应源语言概念的英语表述方法;适应表述是在目标语域中没有对应源语言概念英语表述的情况下,通过直译、新词、搭配结构来表述源语言概念的方法;混合表述是领用表述和适应表述的混合,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造成意义冲突。第四,意义冲突是由中西方文化的异质性造成的,任何表述都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核心概念的意义可以通过文本中的搭配词语和搭配型式凸现出来。中国哲学核心概念的英语表述属于中国英语的研究范畴,描述和分析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对英语全球化理论及国际英语理论具有贡献价值。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英语表述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创新性。研究中国文化英语表述,对确立中国英语在国际英语中的地位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描述和总结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述事实,对将中国英语融入中国英语教育,加强英语对中国文化的承载能力和表述能力具有实践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