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五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用点拨五步法、传统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通过观察血液流变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评估表(The evaluation Scale for LIDP)等指标,初步探讨点拨五步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例48例,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两组:点拨五步法组(A组)24例、传统手法组(B组)24例。A组:用点拨五步法:B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以上两组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检测下列观察指标:(1)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表现粘度、血浆粘度。A、B两组均在治疗前测一次,最后各种治疗完成后检测一次;(2)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评估表,A、B两组均在治疗前测一次,最后各种治疗完成后检测一次。 结果:1.A组治疗后症状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治疗后症状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A组治疗后症状功能评分差值与B组治疗后症状功能评分差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A组治疗前症状功能评分与B组治疗前症状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差值与B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差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两组临床痊愈率分别是:点拨五步法组83.33%、传统手法组54.17%;有效率分别是:点拨五步法组8.33%、传统手法组16.67%;好转率分别是:点拨五步法组4.17%、传统手法组8.33%;无效率分别是点拨五步法组4.17%、传统手法组20.83%;两组临床痊愈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流变指标中全血表现粘度及血浆粘度均较正常人偏高。点拨五步法、传统手法均可降低患者全血表现粘度和血浆粘度,而点拨五步法组经研究观察效果较为显著。两组方法均可改善本病患者的症状、体征,但点拨五步法组疗效最好,传统手法组次之。总之,点拨五步法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全血表现粘度及血浆粘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法治疗,易学易用,易于被患者接受。
其他文献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体现这些要求的中考命题改革正悄然进行着。科学探究型、思维发散型、信息迁移型、学科综合型等开放性试题不断涌现。这些开放性试题对于考查基本能力,注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突出其教育性与激励性,都具有特殊的功效,越来越受到欢迎。这些题型将成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考试中的主流题型。  “开放性试题”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培养)题、扇形题、发
在旅游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者在互联网平台撰写和搜寻网络数据,张贴和分享成为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环.基于当前民宿市场
摘 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
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实验动物模型为基础的大鼠Th1/Th2平衡及EGF表达的研究,选取病理组织学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观察升阳益胃汤对CAG免疫应答Th1/Th2平衡及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此方对CAG的治疗作用、机制;从中医阴阳角度认识和防治此病进行研究;为药效学量效关系的研究并开发新药打下基础。方法:SPF级健康Wistar大鼠121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之间,常规
摘 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许多丰富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世代相袭、情采纷呈的婚俗,在《诗经》中得到了保存。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诗经·卫风·木瓜》篇“木瓜”、“琼琚”的隐喻性来探析其中体现出的婚俗观。  关键词: 《诗经·卫风·木瓜》篇 爱情诗 婚俗观    关于《诗经·卫风·木瓜》篇的题旨,历来有两种解释。《毛诗序》云:“美齐桓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
摘 要: 《补墙》是现实主义诗人弗洛斯特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叙述者“我”和其邻居对于“墙”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本文以解构主义理论来解构诗歌中的二元对立,如“自然与传统”“进步与保守”等来使诗歌的主题自我瓦解。  关键词: 诗歌《补墙》 解构主义 二元对立    在后结构主义的旗帜下风起云涌的当代西方文论似乎要对自柏拉图以来的文艺理论进行一番全面的批评与质疑,解构主义的创
摘 要: 本文回顾了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Brain and Language,Cognition和Cognitive Psychology四个国外期刊于2000年到2008年发表的关于心理语言学言语失误方面的9篇相关论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对于言语失误方面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得到的相应理论,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言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