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病程的长短,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咳嗽(病程在2-4周)和慢性咳嗽(病程超过4周)。其中慢性咳嗽最易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加重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国内慢性咳嗽的病因主要为CVA、UACS、PIC(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版),儿童慢性咳嗽多见于门诊系统,本文意在研究本院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情况。 研究目的: 了解本院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本院电子病例系统,输入关键词慢性咳嗽,收集2015年9月~2017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的所有入院诊断及出院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儿,按照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对所有入选患儿进行筛选,并收集入选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初步诊断后给予的相应治疗。 收集内容包括: (1)家族史; (2)一般情况; (3)咳嗽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4)阳性体征及重要的阴性体征; (5)既往检查及治疗情况; (6)辅助检查结果:IgE、肺功能、过敏原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纤支镜检查等; (7)初步诊断及修正诊断; (8)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研究,以分析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构成。以上统计方法均以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共收集57例慢性咳嗽患儿,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男性∶女性为1.52∶1。年龄11个月~12.5岁,平均年龄为5.6±2.5岁。 2.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构成: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排序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心因性咳嗽(PC)。 3.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以PBB、UACS、CVA、PC为主,占 91.2%。单一病因引起者较为多见,占92.3% ;两重病因的并不多见,占5.8%。 4.PBB的病原学: 2 /3的PBB患儿有病原菌的携带,且以细菌为主。 5.常见病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线索 (1)PBB: 患儿多为湿性咳嗽,以晨起咳嗽及夜间咳嗽为主,1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可有5例中性粒细胞升高(46.7%),病原学中检出卡他布兰汉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支原体2例。 (2)UACS:患儿可有干性咳嗽,以晨起咳嗽为主,查体多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可伴有鼻塞,流涕,辅助检查中可见8例IgE升高(50.0%),病原学中可检出3例卡他布兰汉菌(15.8%),2例肺炎链球菌(10.5%)。 (3)CVA:患儿多为干性咳嗽,多以晨起咳嗽及夜间咳嗽为主,可有运动后咳嗽,辅助检查中11例IgE(78.1%)升高,6例SIgE(42.9%)中有检出鸡蛋白等过敏原升高,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35.7%)升高,7例BALF中有4例中性粒细胞(57.1%)升高,病原学中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13.3%),卡他布兰汉菌1例(6.7%)。 6.用药排序 (1)PBB:住院用药的前3位频数排序依次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CP)及沐舒坦针。 (2)UACS: 住院用药的前3位频数排序依次为:LTRA、沐舒坦针、ICS。 (3)CVA: 住院用药的前3位频数排序依次为:LTRA、沐舒坦针及ICS、抗组胺药(AD)。 结论: 1.PBB、UACS、CVA、PC是本院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PBB是本院住院儿童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儿童慢性咳嗽以单一病因为主,双重病因及三重病因并不多见。LTRA在本研究的用药中占首位。 2.PBB多为湿咳,以晨起和夜间咳嗽为主,偶有运动后咳嗽,伴有流涕、鼻塞,查体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辅助检查中11例BALF5例中性粒细胞升高,病原以卡他布兰汉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并不多见。 3. UACS可为干咳,以晨起咳嗽为主,可有夜间咳嗽,偶有运动后咳嗽,往往伴有流涕、鼻塞,查体可见较多咽后壁淋巴滤泡,辅助检查可见8例IgE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病原以卡他布兰汉菌为主。 4. CVA多为干咳,以晨起和夜间咳嗽为主,可有运动后咳嗽,可伴有发热、流涕、鼻塞,辅助检查中有11例IgE和6例SIgE升高,并有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7例BALF中有4例中性粒细胞升高,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