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破坏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大地震不仅会对国家和个人财产带来严重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对公众的生命造成重大的威胁。然而,当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做到提前足够的时间准确预报地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提升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水平就非常重要。而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是提升应急能力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工作,同时陕西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还有所欠缺,因此深入探讨其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功效函数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以陕西省为例研究了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的问题。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总结陕西省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及其评价的现状,然后具体构建其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搜集实际数据进行实证评价,并阐述提升陕西省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研究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1)构建的陕西省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指标即是陕西省地震灾害应急能力1个,二级指标包括监测和预警能力等4个,三级指标包括应急预案等12个,四级指标包括下级应急预案制订率等30个。其中,四级指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统计年鉴等收集相关数据。第二,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赋值,依此可以了知每级之内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第三,确立了评价方法,包括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和综合评分办法;(2)陕西省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的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地震灾害应急能力与经济水平有正向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应急能力越高。同时,具体的问题包括应急预案不完备、协同联动效果不足和应急救援能力欠缺等。因此,提升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协同联动、改进地震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和健全地震应急资源储备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将绿色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色调。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环境资源的主要耗用者理应对环境负责。然而由于环境的负外部性,企业往往担心扩大环保投资规模会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企业自身利益受损而不愿意进行环保投资。因此需要政府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管制,构建合理的环境治理体系:一类是利用法律法规构成命令控制型环境管制体系;另一类是采用利
学位
并购作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快速成长壮大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中国的并购市场上,并购交易的金额和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现实数据表明,活跃的并购市场并没有带来企业价值和绩效的提升,反而导致企业并购绩效的下降。为什么许多企业会作出有损企业价值的并购决策呢?行为金融学认为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会使高管作出非理性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近年来“社会网络与公司财务”交织的现象越来越成为热点,社会
学位
学位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战略有利于推动国防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我国国防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环境快速多变,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研究中,一些军民企业通过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外部参与者的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军民融合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各参与者之间通过知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环境的剧烈变化迫使组织加快变革,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组织环境的新常态,如何驾驭不确定性是当下组织管理面临的核心挑战。相比于基于职能的金字塔型组织,基于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更加扁平化、更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更能激发集体智慧,因此更能帮助组织驾驭和应对不确定性。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团队的工作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当今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企业创新强度逐步提升,由创新活动引发的经营风险、审计风险以及相关风险管理问题成为当前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创新领先的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创新投人不断增加,科研型社会的步伐加快。企业是国家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核心对象,其每年的创新投人总量占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总量的70%以上。尽管研发活动能为企业构建关键性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创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