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IRF9靶向下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AR42J细胞生长至对数期,分为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及IRF9沉默组。成功转染si RNA后应用雨蛙素诱导的AR42J细胞构建体外AP模型。雨蛙素诱导24小时后通过ELISA法检测淀粉酶、IL-1β及TNF-α值,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AR42J细胞中IRF9及SIRT1的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P53及乙酰化P53蛋白表达水平;FCM(Flow cytometry)法检测每组AR42J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及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IRF9对SIRT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1)雨蛙素诱导24小时后淀粉酶、IL-1β及TNF-α值升高,说明急性胰腺炎体外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与Control组及阴性组相比,沉默组IRF9基因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相比,阴性组IRF9基因的m RNA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IRF9基因沉默成功。(3)雨蛙素诱导24小时后,各组中IRF9基因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较雨蛙素诱导前升高,SIRT1基因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较雨蛙素诱导前降低;乙酰化p53/p53水平较雨蛙素诱导前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生急性胰腺炎时IRF9基因、乙酰化p53/p53的表达水平均上调,而SIR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4)与Control组及阴性组相比,沉默组SIRT1基因的m RNA及蛋白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Control相比,雨蛙素诱导后IRF9沉默组细胞的死亡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Cotrol组相比,雨蛙素诱导后IRF9沉默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Control组相比,雨蛙素诱导后IRF9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双荧光素酶基因实验结果示:IRF9抑制了SIRT1的启动子活性。结论:急性胰腺炎发生时,IRF9作为SIRT1的一个负调节子,下调SIRT1的表达,促进P53的乙酰化水平,增加细胞的凋亡率、提高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IRF9基因沉默后SIRT1表达上调,同时降低了p53的乙酰化水平,细胞凋亡率降低,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弱。机制研究显示IRF9结合SIRT1启动子,抑制了SIRT1的表达,增加P53的乙酰化水平,上调细胞的凋亡率、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这些实验结果可能为AP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及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