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边塞诗主题研究

被引量 : 62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汉唐文化背景下对汉唐边塞诗的苦寒、尚武、思乡、征战与风俗等五大主题及其创作模式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研究。 第一章引论,通过分析“边”与“塞”的具体内涵,比较边塞诗与征戍诗、本土诗、边疆诗的差异,为边塞诗做出较为合理的定义,进而概括边塞诗的三大特征:政治性、地域性和特殊的时代性。之后分古代、近现代和新时期三阶段概述边塞诗研究史,对不同时期的研究成就与贡献、不足与缺憾作出简要的评介。最后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成果的得与失。 第二章,先从边疆自然地理特征、边疆开发迟滞和写景抒情需要三方面探讨了边塞诗苦寒特色的成因。之后从共时性上探讨苦寒主题的具体内涵,分析诗中表现的征行、思乡、失意和生死抉择四种苦寒体验,再从历时性上解析《苦寒行》、《雨雪曲》、《从军行》等典型苦寒模式,梳理苦寒主题的演进历程。最后探讨《陇头水》乐府模式的特征与发展规律。 第三章,通过分析尚武内涵,认为受农耕生活和传统教化的影响,汉民族文化有任侠精神而无尚武精神。先秦和东晋南北朝两次民族融合为秦汉文明和隋唐文明融入了尚武精神,在边塞诗中表现为爱国精神、功业歌唱和任侠精神的高涨。最后通过解析《白马篇》和《少年行》乐府系列,探讨边塞诗尚武精神,认为其中的自马少年形象不仅为唐诗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成了民族朝气、锐气与义气的象征与载体。 第四章,讨论征战主题,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汉唐边塞诗对民族征战的表现,唐代边塞诗对边塞战争的思考,进而概括蕴含在边塞诗中的深沉哀婉的悲剧精神,最后解析《出塞》、《入塞》、《塞上》、《塞下》等典型乐府模式。 第五章,讨论思乡主题,认为思乡恋家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农耕文化背景与传统教化强化了这种情感。第二节梳理汉唐征戍制度的演进历程,认为征戍的广泛性、恒久性及艰苦性构成汉唐征戍制的总特征,是思乡主题产生的现实土壤。第三节从征夫乡恋、战士乡恋与军幕文士乡恋的差异方面,分析了边塞诗思乡主题的嬗变及特征。最后具体解析《关山月》、《度关山》、《梅花落》等思乡模式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从写景与风俗两方面纵向勾勒古代边塞诗自然写景的基本格局和时代特色,描述汉唐边塞风俗诗的创作状况,概括了风俗诗的写作模式,进而阐释边塞诗风俗主题的价值与意义。 结语,从文学与文化对汉唐边塞诗作简要归纳总结。
其他文献
哈德罗·D·拉斯维尔致力于用传播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把二者结合起来对政治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的“五w”模式以简单、明晰、准确的方式表达了政治传播的要素和
赵树理无疑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受关注、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作家之一。赵树理研究从成名作发表时彭德怀的题词,至今已经过了风雨坎坷的一个多世纪。赵树理研究从政治评论起步,走
本文以依维柯汽车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面向整车性能分析的动力学仿真和基于动力学仿真的悬架优化设计研究。 建立了依维柯整车系统多刚体动力学
目的探讨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数字随机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
【正】 由杨昭蔚、孔令达、周国光合编的《古汉语词类活用词典》,最近由三环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为之作序。该词典共收词870余条,对古汉语中的动
齿轮强度分析是轮齿承载能力、振动、噪声及修形等研究的基础。因此,建立比较精确的分析模型,准确求解受载轮齿的应力与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比较研究了齿根应力与轮
研究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果汁饮料中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诱惑红等6种合成着色剂的可行性,同时对果汁饮料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
坝下游面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已经广泛应用于东江、紧水滩、五强溪、李家峡、三峡等大中型水电站,但地面式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在我国尚无工程实例。本文结合某水电工程实际,对地
在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提高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的城市、农村、工矿和国防建设的高低压线路逐步实现电缆化,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电能。所以电缆线路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