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由于经济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大部分无法跟随父母一起到父母务工所在的城市,只能留守在农村老家,于是在农村新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数量会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伴生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将会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始终而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潜在的人力资源,其教育关系到教育公平原则的实现,关系到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败,关系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其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立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国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很多,研究范围涉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行等方方面面,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也很多,但是与农村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一线农村基层教师对此问题的亲历研究却不多。笔者曾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积累了很多与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试图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本文以泌阳县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实际教育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期望能够真实地反映这一区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管中窥豹,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留守儿童本人、监护人、家庭、学校、社会和相关部门等多层面出发,综合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相关的理论研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分别从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教育管理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造成其教育困境的种种因素,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为最终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泌阳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调查分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泌阳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层剖析,从而揭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第四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分别从政府制度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及社会大环境层面出发,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根源,通过对具体原因的解析,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第五章: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本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方法,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应形成合力,全力以赴,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弊端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