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数字化技术的一个延伸和发展。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将一些视频和图像的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转移,最终运用这些虚拟的信息和现实当中的真实的信息进行相互的综合和堆叠,将它们同时的显示在一个空间画面当中,运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维的画面。这种技术可以为用户带来很好的享受,所以这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拥有很好的前景。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技术的方式给学习者创造一种沉浸和体验的学习环境,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知识的建构。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作为对国内外主流的教学形式的补充,不仅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且给软件系统和教学设备的开发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增强现实的概念、特点、技术原理以及实现的方式,并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学习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总结和归纳出增强现实能够成为学习者的一种新型学习工具。增强现实技术一方面作为沟通和合作的平台为师生的面对面交流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习者对存在于复杂空间中的概念和关系的理解。其次,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和阶段的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结合做出案例采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所支持的五种教学模型。这五种教学模型分别是自主学习模型、研讨式教学模型、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型和探索式教学模型。最后,对于实际当中使用这种技术来进行教学的案例也有提及,同时对于这个教学的例子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通过这个例子的分析可以对于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一定的说明,对于这种技术的实践性以及理论性进行一定的证明。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应该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统筹的安排,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以此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