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圈子”的群体交往特点研究——基于对豆瓣网的社会网络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以豆瓣网兴趣小组为代表的网络“圈子”的交往特点。豆瓣网作为中国以内容分享为基础的交往网站,凭借用户生产的内容和友邻、小组等服务,形成无数个具有共同话题的小圈子,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好友社区,这些小组既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具有紧密联系和共同目的的群体,也不同于网络空间中临时形成的松散群体,它们对营造网络空间的社区感和促进社会交往极为重要。本文尝试研究这种在网络行为中自发形成的有明确边界的可以称之为网络“圈子”的特殊网络群体的交往特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量化方法,研究其建立在参与者(网络结点)关系数据上的群体网络的各种特征。   《用户群体交互环境的的建构》一章通过观察和对比,对网络里的圈子的形成及其属性进行描述,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析,为之后的定量研究做好基础。内容包括对网络“圈子”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由兴趣生发的凝聚力使得网络圈子得以形成的原因,观察了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要素,并且通过与现实中的群体和网络中其他类型群体的对比,观察网络“圈子”的特点,描述其特殊性——现实群体与网络松散群体的中间态。   《“圈子”的中心性》一章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观察与分析,研究网络社交圈中的权力特征,并从话题中的意见流向、对话题发展和衰变过程中领袖所扮演的角色角度分析了网络圈子中领袖的特征。经过分析发现,网络“圈子”权力的特征有以下四点:对内容的依附;稳定性;显性权力在实际交际中被弱化;权力在作用范围和效力上受到局限。除此之外,本章还研究了领袖与其他成员在圈子中的身份关系如何的问题以及不同类型话题中领袖权力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网络“圈子”结构与形态研究》一章通过对豆瓣兴趣小组的实际情况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密度概念创建自定义密度,对小组的交往紧密程度进程观察。   本章还研究了“圈子”中成员关系形态的相关性,着重解决成员间彼此关注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成员在话题中相互回应的可能性和是成员之间的关注关系还是话题中相互回应的关系更能影响成员之间的喜欢的关系这两个问题。豆瓣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关注形态与喜欢形态之间,还是回应形态与喜欢形态之间,都是正相关的。   另外,本文还研究了豆瓣“小组”的成员交往与与网络“圈子”类公共领域特征的形成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疆日报》是全国唯一一家四种文字出版发行的党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坚持统一领导、各具特色的工作方针。《新疆日报》哈萨克文版在充分发挥其党报宣传作用的同时,承载着
大型节事活动具有时间跨度长、传播面广、受众国际化、影响广泛而深远等特征,随着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国内城市主办的大型活动也在不断增多,利用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型节事
就媒介生态而言,多样化栏目类型的存在是媒介本身发展和受众群体心理期待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电视栏目的历史演变进程中,电视制作者顺应社会变迁和受众心理的差异性需要,精心
近几年,国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起起突发性环境事故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了将
期刊
本文以ProQuest检索平台所有子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植入式广告的全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为研究素材,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对1994年至2011年3月,植入式广告研究的基本状况进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对传播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媒介形式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从对单一媒介的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