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元代水路交通的拓展探讨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式,从而力求为我国的现实发展提供某种历史的借鉴。元代的经济发展,由多种动力促成,其中交通条件、尤其是水上交通条件的影响很大。元代水上交通的拓展,促进了元代经济较全面的发展。 本文主要有六个部分: 一、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关于南北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它启于中唐时期,但在唐代,南北经济差异还不大。北宋时,国家的财赋收入已开始大部仰给于南方。南宋时,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元代时,原已呈明显的南北经济差异,在距离上拉得更远。 二、元朝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大都的财政和食粮仰给于江南。 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无论从元代的政治区划上看,还是从元朝财政上的田赋、商税和交通上的站赤等具体统计数字上看,或者是从元代南粮大量北运及历年增多上看,都反映了元朝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大都的财政和食粮仰给于江南。 三、元朝初年的南北水上交通线。 元朝在海运开拓以前,北方(主要是大都)所需的江南粮食及其他物资,主要是通过运河北运的。但元朝以前,南北运河基本上还是隋代所凿通的那条迂回曲折的运河,而且水陆并用,劳民伤财,极为不便。 四、元朝大运河的疏凿。 为沟通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交通,元政府组织疏凿南北大运河。路线是从江南起,直北穿过江苏、山东,到达大都。全河由以下各河组成:1、江南运河,2、淮南运河,3、御河。以上三条河尚可继续利用,另外,元政府还开拓了新的三条河:4、济州运河,5、会通河,6、通惠河。至此北起大都,南达杭州,全长15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全线沟通,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弥补了我国纵向天然水路的不足,构成了南北水上交通网络。元政府还设置了大运河的管理机构,针对大运河进行治理与管理。 五、海上交通线。 元代的水上交通不仅有河潜,还有海上交通线。1、国内航线有三条,都是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启航达直沽(今天津)。2、海外航线主要有二条:一是东海航线,可达今朝鲜、韩国、日本;二是南海航线,可达今东南亚各国,南亚与西亚各国,非洲北部及东岸沿海地区。元代伊斯兰教在海港的传播反映了元代海外航线的发达。元政府同样设置了海上交通线的管理机构,对海上航线进行管理。元人崇尚妈祖崇拜。元人的妈祖崇拜与元代历代帝王对妈祖的加封,也反映了元代海上交通线的繁忙。 六、元朝水上交通的拓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元代水上交通的拓展不但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国内商业与对外贸易及市镇经济的兴盛。 综上所述,元代水上交通的拓展与元代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带动了元代经济较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