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研究——基于唯物史观及其思想史视野的考察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核心任务是在经典社会理论视域中去澄清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的基本理解和问题实质,在此基础上去展开它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启的唯物史观及其批判理论之间的交锋和对话,以此来阐释经典社会理论中的两大阐释路向:迪尔凯姆制定出来的实证社会理论传统,和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批判社会理论传统,它们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和原则界分。并且笔者在文中把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放在中国语境中加以考察,明确其对处于后革命时代及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现实之建构的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样以来,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及其实证社会学理论的当代性就能凸显出来;与之相应的是,唯物史观及其批判理论可以通过对迪尔凯姆实证社会学的回应,不断去澄清自身的理论前提,拓展自身的问题域,且深化唯物史观研究的复杂性。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的研究,这一方面是从经典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再次确认了唯物史观的当代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唯物史观的深入研究,使得唯物史观的研究保持一种开放的学术视野。总的来说,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作为经典社会理论之实证社会理论的基本支撑,通过对它的理解和研究,不仅澄清实证社会学自身的诸多基本问题,同时,笔者认为,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是作为唯物史观研究的延伸性课题,正是唯物史观和实证社会学传统(甚至与韦伯开创的解释社会理论)之间的批判性对话,这为当代唯物史观的研究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有文本依据的学术基础。   为了实现这样的写作目的,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对迪尔凯姆所遵循的实证社会学传统的启蒙语境加以梳理和理解,具体来说,通过17、18世纪思想史的考察,明确启蒙的基本主题(理性主体性原则和进步秩序和自由的信奉)及其充满张力甚至矛盾(包括启蒙和反启蒙的交锋)的思想史语境。二是对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本身的澄清,包括基本概念、理论诉求、理论目的、时代特征、道德秩序重建等,甚至它自身存在的问题。这里面笔者重点论述的是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所立足的“社会事实”、“社会有机体”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理论的双重诉求、理论的真正源头、理论的后革命时代及社会转型的社会历史特征、以及道德事实的基本理解和道德秩序的整合路径等问题,同时也包括分工、自杀、团结、职业群体、道德教育等问题的阐释。三是对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及其实证社会理论的思想史意义及当代性加以阐释,具体来说:就思想史意义来说,笔者主要指认了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对启蒙传统的回应,仍落入在意识哲学范围之内;其开启了结构性、构成性、规范性社会理论;是保守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方向这三个层面;就当代性问题而言,文中首先指出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开启的学科意义,同时也指出了迪尔凯姆批判马克思的几个要点,然后通过对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和“分工”这二个最为基础的概念的解读去回应迪尔凯姆对马克思的挑战和误解,也为唯物史观做出澄清,最后笔者强调了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的中国语境和借鉴价值。   本文的研究方法遵循如下三个统一:思想史和现实语境、现实关怀相统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总问题和个案研究相统一、总问题和分问题之间相统一。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主要是对实证社会学传统的启蒙语境加以考察。首先从总问题上指出启蒙的基本主题是理性主体性原则、对进步秩序的信任、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其次在发生学意义上明确这样的启蒙主题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通过对17世纪诸多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考察,来阐释17世纪的思想家为启蒙所提供的原则,这里面对培根、笛卡尔、牛顿、洛克思想做了解读和分析;接下来笔者考察的是18世纪启蒙运动对理性、进步秩序的推动和反叛,这里对斯密、孟德斯鸠和卢梭、以及以迈斯特等人为代表的法国传统主义和以伯克为代表的英国保守主义的考察和分析。最后交代了启蒙总语境是内含张力的甚至是矛盾冲突的,这种启蒙总语境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理性主体性原则及意识内在性,这是自笛卡尔以来的二元论立场必然引起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论述是实证社会学传统的基本逻辑和建构思路,首先是对实证理性和启蒙理性的关系加以考察,在启蒙理性那里,一个最为基本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问题就在于两个世界(先验世界和经验世界)如何沟通的问题,而实证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则是通过重新规定理性,从而试图把理性做实到社会生活中。在他那里,实证理性不仅具有认知意义上的功能,而且支撑着价值维度,旨在做到事实和价值的统一。其次,是对社会有机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初雏形加以解读和阐释。在实证社会学传统孔德和斯宾塞那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并且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整体中各个要素在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有机体的框架内是彼此关联且各自发挥着社会功能,以此保证社会正常运行。   第三章主要论述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的双重诉求。首先指出迪尔凯姆对实证社会学传统的批判,在迪尔凯姆那里,社会学传统仍是概念研究,不仅如此,政治经济学、心理主义、甚至主观情感都在迪尔凯姆的批判之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学确定真正的研究对象。其次,迪尔凯姆通过对康德道德学说的批判性扬弃,从而奠定了他的道德事实及其道德可求性的基本见解。可以说,迪尔凯姆进入道德问题正是通过与康德的批判性对话来确立起来的。   第四章是社会事实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分析了社会事实的基本界定、社会事实的结构功能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形态划分、社会事实论的真正源头、及社会事实论的“后革命时代”及社会转型的社会历史语境考察。具体来说,社会事实是作为物的“一切行为方式”,包括物质性社会事实(自然形态等)也包括非物质性社会事实(道德、法律、习俗、宗教等);社会事实具有结构功能,社会形态类型的划分就是建立在社会事实的结构功能的不同特征基础上的;社会事实论的真正源头是在圣西门,而肇端则是在孟德斯鸠和卢梭那里;社会事实论的社会历史语境是后革命时代和社会转型。这些论述都是和迪尔凯姆的主题“社会秩序的理解和道德秩序的重建和整合”直接相关。   第五章主要论述了社会转型中社会道德事实的理解和整合。首先指出在迪尔凯姆那里,他对分工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功能的分析,分工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本依据。其次,对迪尔凯姆视野中的失范现象加以研究,以反常分工和自杀为例,这里面笔者重点论述了迪尔凯姆探讨这些失范现象的原因,对反常分工的理解,自杀在他那里则被转化成社会结构和社会团结的问题,并且他对自杀做了分类并指出其社会学的意义。最后,论述社会道德秩序的整合路径,职业群体的建构和道德教育的强调,主要论述了迪尔凯姆重视职业群体及职业伦理对社会整合的作用,发展基于公平契约关系的公民道德的重要性,强调理性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以及宗教关注的意义在于宗教承载着社会理想。   第六章主要论述了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的思想史意义和当代性。分为以下二个层次:第一,在思想史意义上,笔者主要指认了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对启蒙传统的回应,但仍落入在意识哲学范围之内;其理论开启了结构性、构成性、规范性社会理论;社会事实论是在保守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方向上。第二,就当代性来说,笔者指出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开启的学科意义,同时也强调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的中国语境和借鉴价值,尤其是对处在社会转型的中国道德整合及社会秩序的建构的意义,最后,笔者也给出一些建议性的操作路径。   第七章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对社会事实论的超越。这一章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看唯物史观何以能够实现对包括迪尔凯姆在内的整个意识哲学的批判性超越,以此来走进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及其批判理论的基本视野。具体分为四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是迪尔凯姆对马克思的批判并留给唯物史观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存在论解读,这里面具体梳理了1、马克思扬弃哲学传统的出场语境:从中学时期马克思对启蒙的信奉到经物质利益难题对启蒙的质疑,到后来的马克思对包括意识哲学在内的以往的一切哲学的批判,这样一路走来,才使得唯物史观被创立出来,而讲这一部分是为了在发生学意义上彰显唯物史观如何实现了对以往一切哲学的内在超越。2、马克思“社会存在”之存在论澄清:“社会存在”不是一个纯粹思辨的概念;“社会存在”是指生成性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关系存在”;“社会存在”具有历史性。第三个层次是论述马克思以分工切入对现代社会本质的发现和批判。具体来说,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生产力的同义语;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形式;分工是社会权力(social power)关系中人们之间控制和被控制、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真实原因;最后一个层次是唯物史观对社会事实论的超越。这里面既对迪尔凯姆研究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做了论述,同时也指出了唯物史观对迪尔凯姆思想的超越。不仅强调了唯物史观是以存在论范式对迪尔凯姆认识论范式的超越,而且历史辩证法作为唯物史观的方法也超越了以理性为根基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这样以来,通过对“社会存在”和“分工”的探讨明确了唯物史观在发生学意义上实现的哲学革命和存在论革命,这不仅回应迪尔凯姆对马克思的挑战和误解,而且也为唯物史观做出澄清。   本文的理论成果表现在:   1、本文系统地以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为根基而展开其实证社会理论的整个视野及问题域,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工作在国内理论研究中算前列。重新清理并回归经典社会理论十分必要,笔者正是在做这样的尝试。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本论文可以看作是国内目前从迪尔凯姆学说中最核心概念“社会事实”出发,去系统地、整体性地对迪尔凯姆的社会理论加以分析和论述。在文中,即厘清了他与以往思想传统的关联性,又重点突出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及品质;即立足文本,又切入现实问题;既抓住贯穿其理论的“社会秩序的理解和道德秩序的重建和整合”的主题,又对其理论中的诸多细节作出考察和分析,文中涉及到很多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事实、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传统、启蒙语境和启蒙传统、心理主义、政治经济学、康德学说、实用主义、社会主义、分工、自杀、社会转型和后革命时代,社会有机体,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法团建构、爱国主义、马克思唯物史观等问题。可以说,本论文基本做到了总问题和分问题之间的贯通和统一。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本文可以看作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全局性的论述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及其整个问题域的论文,或者至少可以看作是“走进迪尔凯姆整体”的一次尝试性的努力。   2、关于迪尔凯姆思想的启蒙语境以及社会事实的基本澄清、对社会学传统的清理、理论的真正源头挖掘、与康德的批判性对话以及对“后革命时代”的社会转型历史语境的揭示,这些理论细节都可以看作本文的创新点。比如迪尔凯姆对康德道德学说的批判性回应,文中分析了迪尔凯姆是如何经过康德道德学说而提出“道德可求性”的主张以及对迪尔凯姆的道德二重性的论述;比如迪尔凯姆社会事实论的源头澄清,在文中笔者指出迪尔凯姆源头不能仅仅追溯到孔德、斯宾塞就停止,而是要追溯到圣西门甚至是孟德斯鸠和卢梭对社会科学的奠基性贡献,再比如重估迪尔凯姆的思想史意义,对迪尔凯姆思想的界定,认为其仍在意识哲学中;以及在对迪尔凯姆思想考察时,指出其理论的“后革命时代”语境,并且针对迪尔凯姆对马克思的批判,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站在唯物史观立场上,并相应地选择与之对应的“社会存在”概念(其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通过对其的解读和分析,去回应迪尔凯姆的问题,这在迪尔凯姆研究中可以看作创新的地方。
其他文献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科研工作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从当前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介绍了用氧化钇作为掺杂剂的氧化铈粉末的制备和烧结 ,并且论述了一些主要技术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The preparation and sintering of cerium oxide powder with yttrium
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方法可从多种角度进行,波动率模型和在险价值方法就是两种典型,根据它们的特点还可结合使用。 The method of financial market risk measurement can be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机车信号接收线圈是将钢轨中传输的地面信息送上机车的唯一传感装置 ,其特性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机车信号的正确率。 1988年 ,沧州电务段通过QC攻关 ,创造性地对线圈 (不含铁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63 pancak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heat-treatment modes. Pancake No. 1, with an as-forged bimodal
从合金热力学的角度,采用一种普适化的三亚晶格热力学模型,辅助以第一性原理总能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常用于添加在L10-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中的12种过渡族金属元素的占位行为随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