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品质(Moral character),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道德素质水准关系到本民族未来的道德水准,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抓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云南省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为一体的省份,具备对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发展跨文化研究的有利条件,然而当前,国内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尚无系统的研究,并且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大多数停留在经验性的描述上,还没有一个有效调查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科学工具。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构建道德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际测评来对云南省部分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跨文化研究,以便了解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现状,并结合心理学知识提供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同时获取一些事实资料,加大道德品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今后的继续研究作铺垫。 本研究参照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和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宪法》等国家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及国内外关于道德品质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查阅、访谈、专家评定等形式,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出发,考虑道德品质结构的完整性,围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四个方面来制定学生道德品质评价的各个指标,将学生应当掌握的道德规范及内隐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严格按照教育测量评价的规范程序,并运用理论推演方法,把道德品质分解为十个具体的行为化的一级指标:(1)热爱祖国;(2)遵纪守法;(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4)珍爱生命,讲究卫生,注意安全;(5)自尊自爱,文明健康;(6)积极劳动,勤俭节约,独立做事;(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9)诚实守信、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