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位于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有近3亿亩的可利用草场,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植被类型丰富,在我国草原牧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上世纪后中叶开始,由于牲畜头数增长和干旱少鱼,草原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使长期积累的生态危机集中爆发,草原生态急剧恶化,畜牧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牧民收入水平明显下降,也对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从目前的草原生态保护的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具体某地的微观方面的研究很少,本论文试图从公共政策探索一个特定区域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问题,以期能对草原生态建设贡献绵薄之力。通过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锡林郭勒盟在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中公共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各时期的政策导向、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暴露的生态等问题以及这些公共政策实际取得的效果、局限性,进而提出和完善推进草原生态建设的公共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