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物价稳定并确保经济持续增长,采取的是汇率政策而非货币供应或利率。货币政策定期被检讨以确保它符合当前的经济与市场状况,进而确保中期的低通货膨胀率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的中央银行)是通过其主要的贸易伙伴和竞争者的贸易加权一篮子货币来决定新加坡元的汇率。考虑到新加坡的贸易模式与趋势的变化,这一篮子货币的组合将定期地被检讨并调整。这贸易加权汇率被广泛的维持在一个不被公开的特定范围内,并根据诸如世界通货膨胀的水平和国内物价压力等因素,而允许其升值或贬值。新加坡这些年来成功的应用汇率政策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低水平,并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配合国家的高储蓄率,谨慎的财政政策及大量的外汇储备,新加坡的货币政策不只抵消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还长期把新元维持在上升的趋势。新加坡经历了经济衰退和亚洲金融风暴,经过经济转型与产业重组,始终维持新元的坚挺地位;政府没有通过贬值货币的做法来应付困境,而是采取削减工资及减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度过难关。与此同时,政府鼓励及鞭策企业向高增值的产业链提升,并加强教育与培训的投入,打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满足经济转型与产业重组的需求。新加坡国小民寡,却在经济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它在制造国家财富的同时,能确保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环境整洁以及和谐稳定的社会。新加坡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与学习的对象。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也是管理浮动汇率制。但新加坡和中国在许多地方存在着差异,如国土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寡、经济规模、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所以新加坡的成功模式不可全盘照搬。但新加坡有些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是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的,如新加坡严格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以人为本的政策、中央公积金政策以及员工的持续培训与终身学习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