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仍呈方兴未艾之势。同时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市场也呈现交易宗数扩大化、并购形式复杂化的趋势,自2003年起至2007年累计达到15645起。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制度转型期,企业并购动机复杂、并购程序混乱、利益主体混杂等因素使整个并购市场给人以乱像丛生、陷阱满地的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化运作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关联并购多发就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现象。而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实行并购是常见的现象,关联并购的数量和规模占据整个证券市场并购的规模和交易额的比重很高。关联并购动机复杂,并购中存在着内幕交易、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和不等价交易等诸多非市场理性并购行为。鉴于以上的现实背景,研究上市公司关联并购是否改善公司经营绩效,进而影响股东价值变化的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学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对二级市场股价变动的研究,发现关联并购对第1类股东(包括流通股股东)价值在短期、长期内的影响,为第1类股东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绩效评价衡量关联并购的效果,发现关联并购对第2类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和其他非流通股东)价值在长期内的影响,为第2类股东提供决策支持;有利于监管当局更好的管理并购行为和引导并购市场发展。
本文研究2004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关联并购事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对比实证分析,揭示关联并购对股东价值的影响。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股东的超额收率比较适于描述关联并购对股东短期价值影响。用事件研究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计算股东的超额收益率、涉及股东价值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同时也纳入非关联并购事件,以便与关联并购做比较分析。
本文的主体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本章总体上描述了国际国内并购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关联并购存在的问题、市场对其的质疑和选题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本章结合并购和关联交易的定义给关联并购的概念做了界定,按照并购的标的物和交易方向将关联并购分为四类,列举了关联并购的合理动机和大股东最终利益动机,阐述了股东价值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我国股东分为第1类和第2类股东,介绍了衡量股东价值的两种方法、并比较其优劣和适用性。
第三章:本章总结了我国关联并购的形式和特点。
第四、五章:本两章用事件研究法和基于财务数据的DEA分析法研究关联并购和非关联并购对股东价值在短期、长期内的影响,并从总体、小类两个方面研究了实证结果。
总体上看:理论上第1类股东的价值应围绕基于企业长期综合经营管理绩效推演的内在价值波动,在关联并购公告发布的短期内第1类股东价值变动的方向与未来真实并购绩效的改进方向相反,市场的负面反应有点过激。第1类股东价值在长期内的变动情况与实际并购绩效的变动情况相反。在非关联并购公告发布的短期内第1类股东价值变动的方向与未来真实并购绩效的改进方向也相反,市场的正面反应有点过于热情。第1类股东价值在长期内的变动情况与实际并购绩效的变动情况不一致,有时一致有时有偏差,在两种并购中。长期内市场给非关联并购第1类股东价值增长的机会多于关联并购与非关联并购企业本身的经营绩效普遍远高于关联并购企业有关,即使关联并购绩效增长延续期长,但在本文考察期间和样本内也是勉强赶上非关联并购企业降低后的绩效。第2类股东的价值必定与企业长期综合经营管理绩效离度相关紧密相连,对比看出,第1、2类股东价值存在差异,这也符合我国长期以来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不一致的老问题。
从小类上看,市场所担心的第1大股东占有绝对控制地位(控股50%以上)的公司关联并购更容易损害第1类股东利益的局面并未出现,相反,其表现还好与第1大股东控股50%以下的小类。关联并购在同属管辖下并购后的经营绩效和实际市场反应都要好与非同属管辖。
第六章:本章归纳结论,总结基于本文研究结果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