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代高中生已是信息时代原住民,由微信等网络平台带动的碎片化阅读和移动学习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这必然对高中生的学习习惯产生影响。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化时代中能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途径,是一线教师不可能回避的问题。笔者在本研究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对微课程与微课、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2、以《基因的复制和表达》专题为例,探讨微课程的设计方法;3、探究以微信为载体、以微课程为手段的微信学习平台的建设;4、采用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案研究微信学习平台的应用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分析结果概括如下:对微课程与微课、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微课应包括完整的教学设计、引入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总结归纳等环节;微课不仅仅是一段授课视频,还应提供学生活动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学素材等。微课程首先是“课程”,不过在微课程的概念范围上可以小于“课程”,同时微课程也是依托于微课构建出的完整的课程模块。把主动学习的特点划分为了六个维度,即兴趣维度、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维度、获取更深层次知识维度、适度的竞争与合作维度、学科素养维度、自我激励和排除干扰维度,以此作为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微课与微课程的分类、时长、选材、教学模式、保障学习效果的方式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六个方面对微课与微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思考,形成了微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并依据对微课程的分类和思考,设计了《基因的复制和表达》专题型微课程。将微课程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设计了能够实现学生看与练相结合、学习与复习相结合的微信学习平台,提供了构建和应用学习平台的方法和策略。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以《基因的复制和表达》专题型微课程为例,在给学生提供微信学习平台之前对学生生物学科主动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得出高中生对生物学科主动学习的情况,并探索学生对生物课堂的设想及建议。在给学生提供微信学习平台之后对相同的群体进行同样的调查,通过对前后调查中积极归因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数据显示在提供微信学习平台之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六个维度上较之前有明显提升。研究表明,微课程与微信公众平台的结合运用较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积极的效果,且起效的方面在于提升了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