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安徽白山羊胸腺的组织学观察以及部分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探究安徽白山羊胸腺组织形态学增龄性变化。 选取幼龄期(7D)、初情期前(3.5M)、初情期(5M)以及成年期(18M)雌性安徽白山羊各3只作为试验对象,采取完整胸腺,分颈段和胸段保存,记录各时期胸腺重量大小及其指数,利用组织学切片技术对胸腺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S100和Caspase-3的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胸腺中的S100、CASP-3、CASP-8以及TP53mRNA的转录水平变化,系统探讨雌性山羊胸腺形态学增龄性变化。 结果显示:(1)胸腺长度和胸腺重量均从出生后显著增加,初情期达到最大,之后又显著下降,但仍显著大于幼龄期(P<0.05);胸腺指数和胸腺最宽处长度则从出生至初情期前显著增加(P<0.05),之后降低,胸腺指数在成年后达到最低,而最宽处长度虽在成年后显著降低,但仍然高于幼龄期(P<0.05);胸/颈段长度比则从幼龄期到初情期前显著降低(P<0.05),初情期前和初情期无显著差异,且成年期比值与前三个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2)胸腺颈段组织学观察显示:幼龄期胸腺皮髓质无明显界限,初情期前至成年期,皮髓质界限清晰;随年龄增加,组织细胞致密性逐渐降低,且皮质区域致密性总是高于髓质区域;皮质区域逐渐变薄,髓质区域面积占比变大。在胸腺胸段也观察到相似变化。(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四个时期的胸腺颈段和胸段均有Caspase-3和S100阳性标记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质和髓质,S100则主要分布在髓质和皮髓质交界区域;Caspase-3阳性细胞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多(P<0.05);幼龄期S100阳性细胞显著少于其他时期(P<0.05),但初情期前、初情期以及成年期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4)S100mRNA在各时期的转录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3mRNA在初情期前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幼龄期到初情期前CASP-8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到初情期显著降低(P<0.05),成年期CASP-8mRNA转录水平与幼龄期、初情期前及初情期差异均不显著(P>0.05);TP53mRNA转录水平在幼龄期到初情期无显著变化(P>0.05),但有上升趋势,成年时期TP53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前三个时期(P<0.05)并达到最大。 结论:(1)雌性山羊胸腺自幼龄时期到初情期保持增长趋势,在初情期达到最大,此后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龄性退化现象。(2)S100标记的TDCs主要分布于山羊的皮髓质交界区域和髓质区域,而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则在皮质、髓质和皮髓质交界均有分布。(3)CASP-3和CASP-8可能参与胸腺的发育和细胞更新以及退化早期过程,而CASP-8和TP53可能对成年后的胸腺退化更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