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HIB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和针康法对HIBD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AIF、Fas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针康法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7日龄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于12h、24h、48h、72h时间点再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用改良的Rice法建立HIBD模型,对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不予治疗,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进行转笼、转棒训练,针康组在头穴丛刺的同时进行转笼、转棒训练。治疗结束后在各时间点对各组大鼠应用改良的Bederson评分进行评定,断头取材后应用TUNEL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内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内AIF和Fas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针康组在12h这一时间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针刺组及康复组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24h、48h、72h这三个时间点,针康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针刺组及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的阳性细胞凋亡数,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的阳性细胞凋亡数有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各时间点,针康组的阳性细胞凋亡数较针刺组及康复组的阳性细胞凋亡数相比,其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且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在各时间点的凋亡数量呈峰状改变,即在12h时凋亡数量逐渐上升,24h时凋亡数量达到顶峰,48h、72h凋亡数量逐渐下降。3.皮质区AIF、Fas m RNA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的AIF、Fas m RNA表达量,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的AIF、Fas m RNA表达量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24h、48h这两个时间点,针康组的AIF、Fas m RNA表达量较针刺组及康复组的AIF、Fas m RNA表达量相比,其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且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在各时间点的AIF、Fas m RNA表达量也呈峰状改变,其趋势与凋亡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1.针康法可以改善HIBD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优于单一的针刺法或康复法;2.针康法可以调节HIBD大鼠大脑皮质内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且优于单一的针刺法或康复法;3.针康法可能通过降低HIBD大鼠大脑皮质内AIF、Fas m RNA的表达水平以抑制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