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化学、生物修饰及抗菌性能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TPE)具有物理机械性能优良、可热塑性成型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用于制备多种医疗器械。其中,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SIBS)抗氧化、抗水解和抗酶解性能优异,可用于制备体内植入类器械,如心脏支架涂层、人工三叶瓣膜及人工软骨组织等。然而,由于STPE的疏水性,细菌易在其表面粘附,进而形成生物膜,最后产生医疗器械引发的感染。  本论文开展了SIBS的化学、生物修饰研究,构建了几种抗细菌感染的热塑性弹性体医用表面体系,并满足了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相应的医用性能要求,如:介入类医疗器械需要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植入类医疗器械需要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滑移表面构建与性能  细菌粘附和生物的形成是医疗器械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构建抗细菌粘附表面是改善材料抗菌性能的重要途径。本部分采用紫外接枝技术,制备了具有褶皱结构、氟化物高分子刷接枝的SIBS表面,该表面能有效地“捕获”氟油,形成完整、平滑的氟油液膜,从而并赋予表面优良的抗凝血和抗菌性能。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在紫外光接枝聚合中,通过改变紫外接枝时间,可实现对1H,1H,2H,2H-全氟辛基甲基丙烯酸酯(FMA)接枝密度的有效调控。与此同时,FMA的溶剂通过渗透驱动作用在SIBS表面形成粗糙的褶皱结构。  (2)粗糙的褶皱结构和PFMA分子刷与全氟萘烷间的范德华力可使氟油在材料表面形成完整、稳定的低表面能液膜,即得到了滑移表面(FLIWS)。  (3)参比SIBS原样,FLIWS样表面纤维蛋白原吸附量降低约96%,基本无血小板粘附,且凝血指数增大至95%左右。这表明FLIWS能够有效地抑制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和凝血的发生,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  (4)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统计分析发现,FLIWS表面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量分别降低了约98.8%和96.9%,表现出优异的抗细菌粘附性能。  第二部分: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杀菌-抗污转化表面构建与性能  对材料进行抗细菌粘附性能或杀菌性能改性,是获得抗菌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尽管抗污表面能够抑制初试细菌的粘附,但在手术过程中仍会有可能将细菌进入病患体内;杀菌策略则易对人体细胞产生毒性。本部分采用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了苄基氯化的SIBS(SIBS-Cl),随后利用苄基氯与3-(二甲氨基)丙酸甲酯(MAP)反应,获得了阳离子羧酸甜菜碱酯功能化的SIBS(Q-SIBS),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羧酸甜菜碱酯的末端酯基,得到内盐化的SIBS抗污表面。从而,实现医用材料在存储时杀菌,在接触人体时具备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表面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证实了相关反应的发生,即;Friedel-Crafts氯甲基化反应、苄基氯与3-(二甲氨基)丙酸甲酯(MAP)间的季胺化反和羧酸甜菜碱酯末端酯基的水解反应。  (2) Q-SIBS杀菌表面转化为Z-SIBS抗污表面后,水接触角从约75°大幅降低到约40°,相应地蛋白质吸附量、血小板粘附数量均显著地下降。  (3)细菌易粘附与疏水的SIBS原样表面(总细菌粘附面积比约为55.1%),且大部分为活细菌(活细菌粘附面积比约为53.0%);尽管Q-SIBS表面细菌粘附量也较大(总细菌粘附面积比约为35.5%),但大部分细菌已被杀死(活细菌粘附面积比约为6.1%),同时细胞毒性大;Q-SIBS表面不仅明显地抑制细菌粘附(总细菌粘附面积比约为5.2%),且细胞毒性最低。  第三部分:抗感染促细胞增殖聚多糖双功能表面构建与性能  天然聚阴离子多糖-透明质酸(HA)促进细胞增殖,但抑制细胞粘附;而天然聚阳离子多糖-壳聚糖(CS)具有促进细胞粘附和杀菌性能。基于仿贻贝表面粘附改性技术,在SIBS表面粘附了稳定的聚多巴胺反应层,随后先后化学固定HA和CS。从而赋予表面抗菌和促进细胞增殖性能,以更好地满足体内植入类器械的临床要求。得到如下结论:  (1)参比SIBS原样、SIBS-CS样和SIBS-HA样,SIBS-CS-g-HA水接触角最低,抗蛋白质吸附能力最强。  (2) SIBS表面共接枝CS和HA后,表面,总细胞铺张面积和单细胞铺展面积均明显地增大,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与铺展。  (3)细菌粘附和细菌活力试验研究表明,SIBS-CS-g-HA不仅显著地抑制细菌粘附,而且具有很强的杀菌性能。  第四部分:核酸酶改性表面构建与生物性能  细菌胞外核酸在促进细菌粘附、维持细菌生物膜稳定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核酸酶切断核酸链,可以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本部分采用紫外光接枝聚合方法,在SIBS表面接枝聚丙烯酸羧基乙酯刷(PCA),通过碳二亚胺复合物活化羧基与核酸酶上胺基反应,构建核酸酶改性的表面。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 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了丙烯酸羧基乙酯的紫外接枝聚合和核酸酶接枝到表面上。  (2)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粘附实验表明,脱氧核糖核酸酶改性样(SIBS-g-PCA-DNase)和核糖核酸酶改性样(SIBS-g-PCA-RNase)均表现出优异的抗细菌粘附性能,参比SIBS原样,它们的细菌粘附面积至少降低了94%以上。  (3)E.coli和S.aureus生物膜形成研究表明,SIBS表面生物膜面积分别为~88.0%和~68.1%,SIBS-g-PCA-DNase表面品生物膜面积分别降至~0.3%和~2.6%,SIBS-g-PCA-RNase表面生物膜面积分别为~1.5%和~21.4%。核酸酶具有优异的抑制生物膜形成性能,其抑制E.coli生物膜形成的性能优于S.aureus,DNase的性能优于RNase。  (4)对核酸酶失活的改性样品,DNase失活的表面E.coli粘附量和生物膜面积均远高于未失活样品,DNase的活性应是抑制细菌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因素;RNase的抗细菌粘附和生物膜形成性能与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优异的亲水性应是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该七作主要研究了具有不同碳链长度和不同糖环的糖脂以及改性糖脂与葡萄糖氧化酶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通过在位观察表面压的变化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转移后混合
聚合物-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成本低、质量轻、柔性、可卷对卷印刷加工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光伏电池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尽管聚合物-富勒烯体系太阳能电池的能量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将多个发光单元通过电荷产生层串联起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与传统的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叠层有机发光二极
该工作合成了四种二亚胺钌配合物,分别为联吡啶钌(Ⅰ)、邻菲罗啉钌(Ⅱ)、4,7-二苯基邻菲罗啉钌(Ⅲ)和十二烷基硫酸邻菲罗啉钌(Ⅳ).测定并分析了这一系列配合物在溶液和固体薄
基于面向对象理念,综合采用C#、ArcGIS Engine和Microsoft SQL Server设计并开发了土壤主要养分高光谱智能监测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文件操作、基本地图操作、光谱预处理、模型
该文研究了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和以交联聚丙烯酸钠为吸水组分的遇水膨胀橡胶的组装及其性能.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工艺,控制一定的反应时间,分散剂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和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态环境和生命价值也更为关注。无卤阻燃剂由于具有低烟、低毒等环境友好型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磷系阻燃剂与传统的卤系
随着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物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生物体组织器官的修复或替换等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含功能基团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胆甾醇来源于生物体,而且结构比较特殊,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且较容易连接其他官能团对其进行改性,所以胆甾醇作为手性液晶基元成为众多领域选择的目标。本研究的设计思想就是在聚碳酸酯侧链上引入胆甾基元,从而将脂肪族聚碳酸酯的降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