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苍苍憾人心——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aox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贝柳斯生于被殖民的芬兰塔瓦斯泰胡斯镇,成年之后成了一位民族主义支持者作曲家,他经历了19世纪中叶后几个时期的政治风暴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一生的创作和芬兰命运息息相关,作品大多反映深重民族压迫下跌宕起伏的的国家独立运动和民族自觉运动。   西贝柳斯这一生是音乐的一生,也是谱写19世纪芬兰民族反压迫、反侵略音乐篇章的一生,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魂”。   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和形式,其中器乐创作成就最为显著。本文即是以《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整体性结构和音乐创作特点为切入点,研究西贝柳斯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创作特色,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简要介绍作曲家生平及《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背景   第二章从宏观上对《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结构研究,主要从单个乐章曲式结构和协奏曲整体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观察其整体结构特征。   第三章从微观上对西贝柳斯协奏曲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创作既有古典主义逻辑思维,又有浪漫乐派创作的基本特征。主要从旋律、和声、以及节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本文,了解西贝柳斯协奏曲创作的结构特点与音乐作品创作特征,挖掘作曲家传统与浪漫结合的音乐元素。
其他文献
漫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能否突破传统表现语言的束缚,现有漫画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段能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这一关键性问题似乎一直被人们所探讨和研究。通过考察美国漫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于1931年建立的,原名辐射实验室,1959年劳伦斯去世后,被重新命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美国乃至世界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