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模拟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开挖过程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开挖过程进行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对下一步施工对象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和预报在工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也一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课题.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开挖过程进行模拟是现代岩土工程界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由于国内缺乏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而且现行的隧道设计规范也无法指导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设计,因此,如何分析、解决大跨度公路隧道在施工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就成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通过对隧道及地下结构开挖过程的计算理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性态及其特点.在分析以往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选取可视化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和Fortran PowerStation 4.0编制了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EPFEM-2D.结合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以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为例,在查阅与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隧道,尤其是大跨度公路隧道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勘察和实验室岩石力学物理实验确定了隧道围岩的类别及一些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优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隧道实际受力状况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自编程序EPFEM-2D对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过程仿真.模拟了开挖前后的力学性态、不同开挖步序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围岩能够承受围岩应力的作用,不会产生过大的整体塑性变形、剪切及弯折等变形破坏.所得计算结果和有关结论为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该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船舶撞击桥梁的风险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船舶撞击桥梁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船舶撞击桥梁的风险分析概率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崇
结构损伤必然会在结构的动力特性上得到反映,而且应变类结构动力参数比位移类结构动力学参数对结构损伤更为敏感.因此可以依据结构动力特征的变化来判断和识别结构的损伤.本
该文在立体车库钢结构系统设计方法方面,针对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跳出传统的设计思路,尝试探索一种全新设计方法——基于简模型和全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映射建模及离散优化设计
作为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砖砌体结构以其造价低廉、建造快速而广泛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多层建筑中。砖砌体是由砖和砂浆砌筑而成,由于二者之间粘结力较弱,决定了砖砌体
土体地震反应以及地震动的空间特征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三维土体对SH波、P波、SV波散射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与解析解进
在设计结构控制体系的时候,结构工程师往往假设基底是固结的,这样做在地基刚度比较大时是可行的,而在软弱地基时则不一定合理。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移除这些假设,考虑土-结构动
本文首先讨论了桅杆的动力特性,对一工程实际桅杆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杆身采用空间桁架分析模型,对其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时域内桅杆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对
高层建筑设计中,垂直、水平荷载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使桩筏基础成为被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而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要求现代高层建筑的层数越来
摘 要免拆模保温混凝土承重墙体系是一种节能的新型材料承重墙结构体系,本文重点研究了这种体系钢丝网墙片单元平面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下的 7 个模型试件的
本次试验以三个联肢钢骨剪力墙试件及三个钢骨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伪静力抗震试验为基础,利用数据自动采集仪收集整理了荷载、应变、位移数据;对各级荷载下的裂缝开展、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