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一个在全世界均有分部的民族,有很多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大地景观都还未开发,苗族园林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苗族园林特色的研究,不但有利于苗族自身园林的保护发展,也可以实现园林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为苗族地区的公园、旅游风景区、村寨设计等提供设计依据,解决我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消失的问题。
本文以黔东南州的苗族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苗族的分布、黔东南州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状况和自然景观概况,以及苗族的宗教信仰、节庆、苗族文化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六个村寨,运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结合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苗族园林风格的形成背景、发展历史、园林文化进行了剖析,从中分析苗族村寨园林、宅院园林、寺观园林、森林公园等方面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总结苗族园林景观的特色与特点。探讨了苗族园林的特色保护和发展。
苗族园林的各园林类型特点如下:
村寨园林特点:以山为骨架的基本地形特征,组成了以人工构筑与天然山水和谐的风景园林形态。
宅院园林特点: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总体结构一致,但又各有变化。堂屋中的美人靠、屋脊正中的花纹、房屋周边的蔬菜瓜果形成苗族宅院园林纯朴的田园特色。
寺庙园林特点:苗族并没有明显的寺庙园林,村寨中的树木、岩石都可作为祭祀用。
森林公园特色:以原始森林为基础,以梯田、吊脚楼和民族风情为底蕴,景观齐全,特色鲜明。
苗族园林的特点如下:
1.苗族园林形成随着自然山水的走向而稍加点缀,形成以山为骨干,山腰构件屋舍,山顶遍植树木,山脚河水环绕,之间点缀着古老的大树自然山水园林景观。
2.苗族园林中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在长期的传承中,融合了当地民族文化、地域特点和民风民俗,以当地的天然物质为材料,房屋造型随地势自然变化,别具一格的美人靠、简单的装饰图案,衬上丰收时节的玉米、辣椒,体现出纯朴淡雅的美感。
3.富有文化内涵的树木,充满浓郁民族生活和文化气息的植物,是乡村园林物配置的基本素材。在植物配置上,以孤植树为焦点,加上成片种植的风景林和其他食用、药用植物等,与村寨的建筑相衬掩映,营造出了能体现苗族的特色的植物景观。
4.通过原始的材质,简单的造型与材质本身的色彩有机结合形成的小品,成为苗族园林景观中最为清晰的景观语言。
5.民俗风情是苗族园林的一道亮丽风景.
总的来说,苗族园林中,处处都体现了苗族文化的内涵,从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精神生活等各方面表达出来,包括动植物等都在建筑及园林中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可以说,苗族园林是苗族文化的景观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