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阵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阵地》于1938年4月16日创刊于广州,是抗战时期影响较大文学刊物。该刊历时6年,几乎涵盖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不仅积极参与了战时文坛的多种文艺论争,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始终引领着战时文坛的发展,在抗战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文艺阵地》的研究,可以真实的再现抗战时期文学运动中文学发展的面貌,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轨迹。本文对《文艺阵地》作整体研究,从其三次迁徙的阶段性变化入手,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文艺阵地》的办刊特色进行整体的介绍。本部分把《文艺阵地》在粤港、上海“孤岛”、陪都重庆三个时期的阶段性变化放在整个抗战的背景下,逐一介绍《文艺阵地》名人荟萃的编辑群体、现实主义的办刊方针、重点突出的版面设置,以此勾勒出《文艺阵地》的基本轮廓。第二部分以《文艺阵地》辗转粤港之间的文学理论和创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文艺阵地》在抗战前期对战时文学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首先,以《文艺阵地》参加的“暴露与讽刺”论争、文艺大众化论争为重点进行研究。其次,对《文艺阵地》上不同题材、不同文学样式的讽刺丑恶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由此,分析在粤港时期的《文艺阵地》对抗战前期文学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第三部分对《文艺阵地》在上海“孤岛”的文学走向进行研究。首先,探讨“民族形式”影响下的文艺论争及通俗小说的发展。其次,对处于“孤岛”环境中《文艺阵地》上所登载的直面战争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最后,对在上海纪念鲁迅热潮影响下的“鲁迅主义”的战时传播进行研究。第四部分对《文艺阵地》落户陪都重庆后文学作品的风格变化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抗战后期小说叙事的战时转型,由讽刺丑恶的短篇创作转向了对现实生活如实描写的史诗性创作追求。其次,研究抗战后期文学多样性发展下的诗歌抒写的深入拓展。最后,通过对这一时期《文艺阵地》上刊载的名人评论译介进行审视,分析战时中国文学发展所受到的苏俄文学的影响。本文对《文艺阵地》的整体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走向,更为我们了解抗战时期文学发展的全貌,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正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其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必需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以获取竞争优势
环境问题是环境法发展的逻辑起点,工业文明及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先受到法律的关注,并陆续得到相应调整,而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关照却一直姗姗来迟。纵观全球,莫不如此。
<正>白塞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复发性眼色素膜炎、皮肤病变、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等多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症状表现与中医学狐惑病相类似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FISH和IHC法分别检测508例乳腺癌标本中Her
<正>我要讲的题目是,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廉洁与职业道德——工程建设行业的反腐败。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目前,中国的工程咨询行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项
源自梁启超的“私德外推即为公德”的观点,忽视了公德生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规律性,是对私德与公德关系的一种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辩证考察私德公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
中国抗战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而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则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文学特殊风貌的典型代表。《抗战文艺》正是在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发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共有59个项目,分8个分量表和3个因子。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尚有较大差异这一特点,本量表分城乡两个版本,并分别制订了本省城市农村两套常模。
在《一千零一夜》中同属于东方的印度、中国和波斯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和印度人在这部作品中基本上呈现出正面的、美好的形象 ,而波斯人则常常被描述为负面的形象。造
荷兰环境政策的经验与启示郝晓辉一、荷兰的环境政策措施荷兰的环境政策可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措施是用来鼓励目标集团采取新的、有利于环境的生产行为,或是停止现有的有害于环